经验——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和货币化改革方向

  纵观全国各地车改,都绕不开补贴如何发、车辆如何处置、公务用车如何保障、纪律如何约束等问题。在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和货币化改革方向的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新余市“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走出一条新路。

  推行货币化方向的车改,钱从哪儿来是最大难题。“新余的做法是,从原有公务购车费用中拿出一部分,从各单位原公务用车开支中扣除一部分和压缩的‘三公’经费中抵扣一部分,从现有公车处置款中划转一部分,以此来统筹公务用车补贴,大幅减轻了财政负担。”新余市政府副秘书长、车改办副主任傅水珠介绍,关于补贴,采取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的方式,市域范围内的公务出行由个人公务交通补贴包干,市域外的公务出行及市域内单位的维稳处置、抢险救灾、执纪执勤执法等费用则由单位公务交通专项经费包干。

  检验车改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行政效能是否提升了?不能因为改革而影响公务,更不能因为改革而耽误发展。记者在新余市调研中听到一些“怨言”。比如,车改后,事多的部门因为经常要开着私车出勤,要比清闲的部门“吃亏”;办事员经常“跑腿”,车补却比天天开会的领导少;有些县区副职领导因为取消了公车,而不大愿意下基层了等。

  对于这些“怨言”,傅水珠有着自己的见解。“将车改当成‘懒政’借口,是思想上出了问题。难道不车改,就没有‘懒政’现象了吗?车改不是要把干部搞得灰头土脸,而是为了节省行政开支,优化党风政风。车改不是发福利,那种‘反正交通补贴已经发到手,省下钱归自己’的想法根本就是错误的。”傅水珠告诉记者,新余市一方面坚持从工作需要出发,对公务交通补贴进行细化,根据干部职级、工作岗位、性质等,制定了10档弹性补贴范围,做到“一人一补”,补前公示,公示完成经核定后,由代发银行逐月划拨到个人车补公务卡,只能在市域内装有特定刷卡机具的场所用于交通出行消费,除退休、调离本市工作外均无法提现,打消一些人借车改打掩护当“甩手掌柜”的念头;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加以防范,严格岗位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公务员不能懒、不敢懒,更好地履行责任、服务群众。

  “自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来,我们严肃公务用车改革纪律,陆续开展了不在岗却领取车补专项检查、违规使用公务用车明察暗访、违规租用公务用车等监督检查工作,切实保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落到实处。还引入第三方对干部进行绩效考核,前一阵子就有干部因为考勤不合格,取消了两个月的车补。”傅水珠说。

  公车取消后,公务用车如何保障?傅水珠介绍,新余市参改单位公务用车有两种保障方式:一是成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和全市统一执法执勤用车托管平台。由市发投公司组建市场化的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为全市各单位提供省内市外公务出行的租车服务,市域内单位集体活动、重大公务接待等一般公务用车租车服务。同时,对保留的必要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特种车辆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执勤执法车,只能是有执法权的单位经严格审批后才能租用,且只能用于执勤执法;对留在单位的献血车、环卫作业车等特种作业车辆,安装定位系统、喷涂公车标识,加强监管。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在市内所有出租车、公交车上安装个人公务交通补贴公务卡刷卡机具,为市域内干部公务出行提供方便。未参改单位公车则按传统方式保障公务,所有车辆安装定位系统、喷涂公车标识,加强监管。此外,采用PPP模式,积极筹建自行车有偿骑乘系统,设置若干网点,方便市民及公务人员绿色出行。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