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高标准建成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广告

  《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 、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5大领域30项指标,其中16项为约束性指标。预计到2025年,设区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在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4%,地表水V类及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规划》明确了各区域绿色发展方向:

  大南昌都市圈以加强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源头防治为重点,强化生态网络共建、环境联防联治。

  赣江新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探索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先行先试”,围绕科产城人融合,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平。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强赣江以及罗霄山脉、武夷山脉等重要山体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绿色振兴发展,实现生态富民。

  赣东北地区加强信江、饶河、乐安河流域和鄱阳湖沿岸生态修复,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赣西地区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建设国家海绵城市先行区。

  《规划》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分别是:(一)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加强协同控制,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四)深化“三水”统筹,巩固水生态环境质量(五)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六)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七)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八)强化风险管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九)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