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南
最近,长沙市民李女士为了一件烦心事忙得晕头转向。2月24日上午,李女士通过12306手机APP购买了两张从贵阳到长沙的商务座高铁票。在后来的改签过程中,李女士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一个400开头的“高铁网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却被骗走13万余元。(红网2月27日)
时下,电信骗局十分猖狂,而这些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利用人的贪欲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人们缺乏常识这一弱点。而原本破绽百出的骗局,却能成功骗走13万余元的巨款,并非是“高铁客服”的智商高,只能说这位被骗者的常识太过匮乏。
首先,从银行转账这一角度而言,这位李女士并非第一次使用网络银行,也不是第一次在网上转账交易,但是她却轻易地掉进了对方的圈套,听信对方在转账金额一栏中输入“手机号码”,而她竟不知转账时有专门填写手机号码等信息的,不知转账金额一栏是输入金额,而非联系方式的,可见常识之匮乏。
其次,一直以来,铁路客运部门对外公布的客服电话都只有一个,那就是12306,最多也只是在前面加区号,未曾见过铁路有提到更改客服电话,更没有听过还有其它的铁路客服电话。李女士知道进入12306手机APP客户端购票,却不知道12306就是客服电话,甚至没有到12306官方网站去查询客服电话,而是绕过这些去找骗子装扮的“高铁客服”。很显然,她懂得使用APP客户端这类也算时髦的软件产品,却连这些常识都没掌握。
此外,在她与那位“高铁客服”骗子取得联系后,对方在她没有退票之前就发送了信息,并在电话中告知其退票费已转至她的银行卡上,岂不知“拿钱先交货,退款先退货”;而她接到所谓的“95588”发来的短信中清楚地显示“张振侠向您汇款880元”,试想下,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铁路,怎么会用一个私人的账号来交易?
事实上,倘若她哪怕是知晓其中一个常识,这个骗局就会不攻自破,更不会有后面一笔不小的损失。不管怎么说,对于不幸的被骗者,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同情;而对于像这个“高铁客服”一样的无耻骗子,我们要强烈谴责和严厉打击。但最关键的还是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多用心去掌握一些生活常识,才能在我们面临骗局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破绽,避免掉入陷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