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梁鹤竞献策八一桥治堵获奖。晨报记者 黄挺 图▲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梁鹤竞献策八一桥治堵获奖。晨报记者 黄挺 图

  八一桥拥堵情况,南昌人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思考。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梁鹤竞对此有自己的想法,在日前落幕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以一篇名为《南昌市八一大桥拥堵现象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的社会科学论文获大赛银奖,在参加本次大赛的南昌选手中成绩最佳。

  因补课途中堵车萌生治堵想法

  读高中后,粱鹤竞的学习就变得繁忙起来,为了能提高学习成绩,他在课余时间报了几个补习班,家住八一广场的他,晚饭后还要去红谷滩补课。

  “有时候坐公交车来到八一桥的时候,恰好碰上下班高峰期,汽车堵得根本走不动,所以经常迟到。”粱鹤竞说,有时候晚上10点钟补完课回家,还会碰到堵车情况,导致很晚才到家。

  因为经常要从八一桥晚高峰中突围出来,还没参加高考的梁鹤竞就提前尝到了“千军万马挤过桥”的滋味。得知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后,梁鹤竞从今年1月份就开始酝酿写一篇治理八一大桥拥堵的论文去参赛。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梁鹤竞便开始在网上搜集八一大桥每日车流量等数据,并从统计局获悉赣江两岸常住人口等信息。“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八一大桥高峰期车流量有2万车次,而大桥本身设计一日车流量只有3万车次,当时我感到特别惊讶。”梁鹤竞说。

  牺牲休息时间“蹲点”八一桥数车

  梁鹤竞的想法得到了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于是每到休息时间他都会拉上几个朋友一起来到八一桥上“蹲点”计算通行过往的车辆,然后进行数据分析。除此之外,梁鹤竞还从有关部门、网络、报刊媒体等多个途径搜集整理了八一大桥尽可能全面、详细、准确的各类信息,探究造成八一桥拥堵的原因。

  在问卷调查方面,梁鹤竞向每日经过八一桥上下班、上下学的人员发放约100份调查问卷,从通行耗时、通行方式及占有率、通行建议、桥上事故处理时间和所致拥堵时间、拼车意愿与顾虑及方式、对公交车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查。

  “这篇论文得以完成,我十分感谢我的朋友和爸妈,他们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梁鹤竞说,每到休息时间,他就拉着朋友一起在八一桥的黑猫、白猫处数车量。他第一次写论文没有多少经验,爸妈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来指导。

  发放百份问卷调查得知5大原因导致八一桥拥堵

  梁鹤竞在获奖论文中指出,造成八一桥拥堵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进出老城”交通需求激增是造成八一桥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原因;交通设施发展滞后与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是造成八一桥拥堵的重要原因;拥堵时汽车加塞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加剧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低容量出行方式的选择导致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交通需求的管理滞后助长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

  梁鹤竞在论文中提到,南昌各区常住人口逐年上升,老城区人口远多于新城区人口。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新老城区的双向频繁交流使城市交通需求呈现指数增长的态势。居住在老城区去红谷滩新区工作学习以及在老城区工作学习回红谷滩新区居住的人愈来愈多。八一桥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主要桥梁之一,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梁鹤竞通过实地调查后得出,市民选择的出行方式中公交车占比仅为3.23%~6.55%。公交车作为高占有率车辆,作为一种高容量的出行方式没有得到市民的优先选择。市民多选择灵活方便的私家车出行方式,放弃虽容量高但舒适度低、速度较慢的公交车出行方式,这导致交通更加拥堵。

  每年八一桥上拥堵损失达1亿元

  “交通拥堵成本增加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论文中,梁鹤竞根据全国城市交通“拥堵成本”计算模式,对八一大桥每日的拥堵做出了“金钱”概念的换算。

  “堵车时用时间衡量油耗,三分钟相当于汽车行驶一公里的油耗,以每辆车平均油耗每100公里8升计算,则每三分钟的停车油耗为0.08升。”梁鹤竞告诉记者,以八一大桥日平均车流量8.7万车次,每车平均拥堵时长15分钟,93号汽油7.63元/升参照计算,八一大桥一年的拥堵损失为0.027×7.63×15×87000×365=98127713.25(元),近1亿元。

  在论文中,梁鹤竞还提到,八一桥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还会增加人们的负面情绪。拥堵时,由于赶时间产生的焦急心理、因他人汽车加塞产生的愤怒心理、因争抢车道产生的竞争心理、因被乘车者指责驾驶技术不好产生的委屈心理等负面情绪增加,心理负荷加剧,最后事故多了,交通隐患也多了。

  此外,八一桥交通拥堵还加重了空气污染,影响了城市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研究表明,单位小时内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随拥堵程度加剧而迅速增加,拥堵程度越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就越大。

  提出4个策略应对八一桥拥堵

  调查出拥堵原因后,梁鹤竞在论文中提出了应对八一桥拥堵的4个策略:倡导文明交通与严格交通执法并行,打造良好交通环境;引导出行方式由低容量向高容量转变,缓解交通压力;八一大桥与南昌大桥组合成潮汐式可变更车道,优化交通道路微循环;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加强交通需求智能管理。

  粱鹤竞在论文中称,面对南昌市城市规划不完善、路网建设发展缓慢的现状,现阶段治堵策略的切入点就在于人。粱鹤竞说,治堵是一项全民工程,不能仅仅依靠交管局等少数部门,南昌市公交公司、出租公司也应该出台一系列治堵制度,规范司机的驾驶行为。

  粱鹤竞的问卷调查显示:40%的市民有拼车意愿,76%的市民对拼车存在安全方面的顾虑,86%的市民对拼车信息的获取感到有困难。对此,他呼吁南昌市政府牵头,市出租公司等部门承办,建设安全、便捷的拼车公益网站,助推市民共乘,缓解交通拥堵。

  另外,粱鹤竞还在论文中建议,八一大桥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从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到处理完毕的一整套道路突发事件快速处理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智能系统无缝处理交通事故,大大减小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

  当记者问道,会不会将论文中提出的治堵策略向南昌市有关部门提交时,粱鹤竞回答说有这个想法。梁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方案肯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现在孩子高三学习非常繁忙,等到孩子高考结束后就会让孩子将提出的治堵方案向有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