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洲的一条小巷子里,有家简陋的夜宵店,生意却异常火爆。顾客说这家店的炒螺蛳着实恰噶,而让慕名而来的顾客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店的老板、服务员竟是一对拄拐的残疾夫妇。
记者 蒋雅楠 实习生 何伟
邻居鼓励,残疾夫妇开夜宵店
街巷的转角处,一家不足5平方米的店铺,灯光昏暗,一道铁质的卷帘门只够一个人进出,店门上挂着一块破旧的木板,上面写着“炒螺蛳”三个黑色大字,这就是杨新长、杨怀芳夫妇的夜宵店,同时也是他们住了28年的家。
杨新长儿时摔断了右腿,进行了截肢手术,而杨怀芳则因患小儿麻痹症,两人出行要依靠拐杖。1987年,两人相遇后,便成了支撑彼此人生的拐杖。
起初,夫妻俩靠着卖生螺蛳补贴家用,因为杨怀芳特别喜欢吃炒螺蛳,杨新长一有空了便给妻子做,“我最喜欢吃的就是他炒的螺蛳,我是他第一个顾客。”杨怀芳笑着说。有一次,邻居路过他家,被香味吸引进屋,尝过之后建议夫妻俩开一家夜宵店。
在邻居的鼓励下,今年6月份,夫妻俩开起了夜宵店,专卖炒螺蛳。杨新长坐在不足5平米的厨房里炒螺蛳,杨怀芳则拄着拐杖将炒好的螺蛳端上桌,这对拄着拐杖的夫妻就这样当上了老板,同时还是厨师、服务员。他们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盘炒螺蛳,让这家夫妻店声名远扬。
店小人多,客人站店外吃夜宵
每天早上5点左右,杨新长出门置办夜宵需要的食材,7点左右,夫妻俩开始准备食材。由于腿脚不便,两个人基本上都是坐着干活,一天下来,要将近坐20个小时,“生意好的时候要忙到凌晨3点,生意差也要凌晨1点关门”。
每天下午5点半开始,杨新长的夜宵店开门迎客,“下午5点半到7点半、晚上9点半到次日凌晨2点是高峰期,顾客特别多,我这里地方小,很多时候座位都不够,顾客只能站在店外吃”。
“你看,刚走的那位顾客,他是个厨师,就在我们小区开了家饭馆,他经常会来我这吃炒螺蛳。”说起自己的手艺,杨新长极为自信,“节假日根本忙不过来,很多顾客几乎天天来,现在每天基本上要炒50盘螺蛳”。
客人多了,杨新长的夜宵店自然是不够了,“这里摆不了几张桌子,明年我们打算换个大点的地方,希望生意更红火”。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68)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