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世代不忘南昌祖籍

  四川学者孙晓芬在其著作中,首次把“江西—湖广型移民”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来。据她介绍,在“江西—湖广型移民”家族文化中,保留有江西语言、风俗的遗迹,在有的老人中,有着较深的江西祖籍情结。

  重庆市文史馆老馆长彭伯通,其彭氏家族的移民史可谓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活例证。彭氏祖先世居江西吉安泰和县,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彭氏家族迁至湖广省永州府祁阳县。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彭氏家族入川,定居重庆府巴县江北里毛家屋基。现今的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的大湾、高嘴、统景等乡镇都有彭氏家族子孙,而唐家沱重庆四十六中学就是当年的彭家祠堂。彭伯通珍藏着《彭氏族谱》,至今仍以其江西祖籍为荣。

  四川省三台县狮王乡谌氏家族,也是“江西—湖广型移民”的典型。谌氏家族祖居江西南昌,是一个龙灯世家。在“江西填湖广”高潮时,谌氏家族迁至湖南安化,清朝初期,又从湖南安化背龙上川。谌氏子孙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按老家习俗组龙灯会,挨户拜年,热闹非凡。清道光年间,谌氏子孙出资建造了龙王庙,在各支系谌氏子孙家中的神龛上,仍写有“南昌遗范”等字样,历经数百年,谌氏子孙仍然不忘江西南昌祖籍源流。

  除了上述家族,我们还可以从许多四川家族的族谱中,看出他们的血脉渊源,如中江《戴氏宗谱·序》:“吾祖自江西迁楚壤麻城县孝感乡,明初来蜀,卜居梓州,再迁中江。”内江《张氏家乘·序》:“吾家原籍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徙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因元末红巾军之乱,始祖公复迁四川成都府内江县。”蓬安《沈氏合族谱·序》:“沈祖籍江西南昌县磨子街猪市苍居住,后迁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居住。康熙四十七年移地四川顺庆府蓬州东周子坝,落业于罗家沟耀池寺。”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