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疾控系统里有这么一个人,她搜集疫情发病数据,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她常年深入基层,完成各种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方案制定;她常年手机24小时开机,即使是节假日,只要接到疫情报告,都能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调查处置;她经常深入县区、乡村开展疫苗接种率调查。25年来,她带领团队处置非典、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她就是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程慧健。
传染病防控的前沿“哨兵”
程慧健说:“传染病疫情监测是很有价值的工作,通过对上报的疫情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疫情流行或暴发的苗头,为领导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998年我省遭受百年不遇洪涝灾害,她连续4个月每天开展水灾相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工作,一人承担了2-3人的工作量,当时传染病疫情报告靠的是电话、传真的统计报表,速度慢、工作量大,分析难度大,但程慧健坚持当天日报当天完成,每天工作到深夜完成汇总、分析工作,曾经创下了12小时内完成一项全省非常规灾期疫情分析的任务,而这样的工作最快也要一周才能完成。她的灾期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工作不仅完成及时,质量高,而且水灾相关传染病预测准确率高,为领导制定科学的救灾防病措施,确保大灾之年无大疫做出了贡献。
程慧健担任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期间,开展了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霍乱、出血热等10多种急性传染病重点监测。记得有一次她带领同事凌晨3点到屠宰厂采样,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吃过早饭立刻到乡村农户家里、田间地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回来时,身上常常带着禽舍、猪圈的难闻的气味,有时让人连饭都吃不下,但她却觉得很快乐。
冲锋在抗击SARS的“最前线”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20多年来经历了SARS、甲流、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而且没有出现大范围疫情流行,能在这些突发事件上能贡献一份力量。”程慧健说。
2003年全国发生了SARS疫情暴发,这是新发传染病,由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群众很恐慌。当时程慧健任全省SARS 流行病学专家诊断组、现场处理组成员。2013年4月26日接到消息,有一个北京确诊的病人的妻子聂某离开北京返回江西了。当地出动公安、卫生防疫等数百人走门串户,连夜排查,于4月27日凌晨就在一家旅馆中找到没有用自己身份证登记入住的聂某,立即送到县医院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的5月1日聂某发烧了。这时程慧健作为诊断组成员,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手套,走进只有一个人的隔离病房,对她进行确诊证据。
当记者问程慧健“当时你怕吗?” 程慧健回答说:“当时没多想,就是想既然我已经走进去了,就把咽拭子采集了,可以让其他人不被感染了。”
至今令程慧健骄傲地是,我省SARS疫情控制实现了零扩散、零死亡。
“侦探”查出疫情发生原因
2006年12月19日接到报告江西省一所高校发生甲肝暴发疫情,数十名学生发病,并且通过体检,发现一名厨师是甲肝隐性感染者。当地卫生部门初步认定疫情暴发的原因可能是这名厨师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暴发。但校方提出疑问:是否存在厨师与学生共同因为某个原因感染,或者是学生传染给厨师的可能?
为查明原因,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派出程慧健和其他专家查明原因,于是,程慧健开始像个“侦探”一样,对学校的寝室、教室、食堂、餐具消毒中心、供水设施、饮用水供应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同时,搜集病例开展调查问卷,连夜进行流行病分析,结合现场收集到的证据,认为“陕西小吃”甲肝感染者制作加工食物的过程中污染了食物,引起了甲肝暴发。针对质疑,程慧健还发现了使用“公用餐具”与发病存在独立的关联,收集食堂每天的就餐刷卡记录、消毒中心每天消毒餐具量和分发量,数据比较发现美食城给学生使用的餐具不全是由消毒中心提供的,有摊主使用自备餐具、并存在共用的现象,结合餐具采样检测结果,卫生合格率只有75%。通过细致地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还原了疫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过程,使各方信服了调查结论。
如今,程慧健又迎接了新的挑战,从事免疫规划工作,被世界公认的对疾病控制最有成效的工作,能让孩子免受小儿麻痹、麻疹、白喉等疾病的伤害是她现在最大的心愿。
(编辑:谭伦 通讯员:徐雅金)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