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史上“最长寒假”已接近尾声,华东交通大学的校领导和老师的时间都去哪了?100多名留校生都在忙啥?真正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收获、成长记录在人们心中的同时,交大人更多了一份“朴素”的积淀,交大人在最美校园本着最美心态做好最美充电,珍惜着最珍贵的“免费”,“蛮拼的”整个假期,风景这边更好。

  落实:“实”字写满交大园

  干事风格千千万,最是“实”风撼人魄。

  在交大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记着一件事,分享着一份喜悦,心存着一个梦想,那就是2013年5月以来,该校开展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活动,都在实处见真功,皆以实效显分量。

  “牢固树立‘开端意识’,增强紧迫感、研究新形势、研读新政策,主动走出去,交流多一点、争取多支持,服务到位些……”2月9日,该校党委书记万明传达了全省教育工作会的精神,对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5年工作部署以及工作重点的任务分工进行部署。该校校长雷晓燕也就相关内容做了部署,让与会干部绷紧了深入贯彻落实的那根弦,学校教师“有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

  目标定得再高,如果不积极努力实现,那就是好高骛远;口号喊得再响,倘不能凭借实干落实,怎会“羊羊得意”。该校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校领导实地察看基建,人才工作会议,走访慰问老教师,专题研讨财务工作、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各单位卯足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

  忙得越实在,忙得越投入,交大的美好愿景就越近了,“交大山水”微信群捷报频传了:国家级实验中心零的突破;4部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校团委包揽全国优秀组织奖;电气学院张海龙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标兵”称号;信息工程学院正式获批教育部“全国ITAT教育工程认证培训点”;体育学子在韩国光州大学生田径赛上取得“开门红”;“土建店”镶着“国字号”了……不论是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阴雨绵绵,还是艳阳高照,校领导和教师、留校学生打成一片,在食堂一同用餐,一起过小年,在学校一起“学习”。

  学霸:读读写写“承包”假期

  学习与时间无关,它是一种习惯,它自由生长,热爱科研的交大学子们甘之如饴。

  已经研三的刘鸿恩阅读相关文献,做仿真实验,撰写小论文……这些是他假期生活的“主基调”。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去实行,刘鸿恩收获良多,尽管是超长假期,但刘鸿恩用来完成自己的计划还略显仓促,他既较好的完成了论文,又解决了一些平时学习上的难题,他的假期生活又酷又精彩。“我参加了数模大赛,数模比赛最大的付出是平时的积累,假期便是积累沉淀的‘最佳时期’。”一个假期下来,每天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探索、校正,感觉“满满当当”。“每年留校的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他们的求知精神也让我们很感动。”该校学工处处长杨东明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刻苦钻研的精神普惠着每位研究生,他们不懈的求知与实践,终获“果实累累”。近年来,华东交大研究生在江西省乃至全国的数模大赛中频获佳绩。在2014年江西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连连,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2项,各等级奖项及获奖总数均领跑全省参赛高校,实现了该项赛事的五连冠,并连续五年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在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上,华东交大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这也是继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首次斩获一等奖后,华东交大再次问鼎一等奖,并刷新了获奖总数。

  无独有偶,华东交大理学院的“腾杰工作室”的成员们寒假期间也没有停歇。为了更好地研发软件系统,即使难得放松的假期也被工作室“承包”,“任性”的他们沉浸在科研的无边“宇宙”里。做项目调研,分析讨论,编写代码,设计数据库,书写系统文档,搭建软件系统架构……“我们都是利用自己的周末空闲及寒暑假放假时间来学习,‘敲代码’似乎是我们在工作室必吃的‘一道菜肴’,和指导老师汤鹏志、同学们一起学习研究,觉得很充实。”成员张愧感慨道。

  如此孜孜不倦,坚持不断“充电”,腾杰工作室在科研的“雨露”中茁壮成长,从刚起步的“雏鸟”转变为羽翼渐丰的“雄鹰”。在“05团队”的努力下,工作室完成了第一个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专家信息系统”并交付江西省教育厅使用,取得了第一笔经费完成了“江西省高等学校科研信息工程技术平台”的框架搭建。

  每一支队伍都秉承着不断创新的理念,挑战越来越棘手和寻找更多的关于项目的关键需求及解决方案,并不断取得突破的案例比比皆是。通过“07团队”、“08团队”、“09团队”三个团队的接力开发到2012年6月初完成了平台的所有功能的开发并交付使用。该系统获得了教育厅以及相关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体育健儿:刻苦训练“燃烧”着多个赛场

  篮球队是华东交通大学代表团中的明星团队之一,近年来,交大篮球队所向披靡,在参加的比赛中屡获佳绩。连续两届省运会(高水平组)冠军,14次江西省大学生篮球比赛(高水平组)第一名,连续十年CUBA东南赛区前六名,第十五届CUBA全国16强,14年CUBS(中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南区第六名,全国只有24所大学有资格参加此项赛事(大多数为985或211院校)。

  骄人的荣誉背后绝非一日之功。寒假,交大篮球队照往常一样继续进行冬训。自篮球队组建以来,他们的假期基本都在训练中度过,起早贪黑的训练也是司空见惯,每天长达七个多小时的训练着实为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一份营养的“体育大餐”。上午是体能、力量或是技术练习,下午以对抗性的练习为主,晚上以投篮练习为主,真可谓“累并快乐着”。

  “队员们都很努力刻苦,此次冬训是为了备战3月份即将来临的CUBA赛事。”在紧张的训练中,队员们身体上难免会出现伤病和感冒发烧的现象,而正是这样的艰苦磨练,才将队员们的心“糅合”在一起,铸造了一把向上的“利剑”。“‘团结、自信、超越、感恩’是我们球队的队训,训练时要求他们要重视学习,他们的身份是大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会很多。”体育学院篮球队教练李亮说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没有自我的牺牲便不会成就英雄。假期加紧训练一定会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收获满满。”篮球队队员们纷纷表示。

  “一人,一队,一群,每支队伍都将精神发挥到极致。”该校体育学院院长王志斌说。这股力量犹如星火燎原之势“燃烧”了多个赛场:华东交大网球队在江西大学生网球赛中获得八项冠军;校软式网球队多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并包揽了全国软式网球青少年锦标赛全部五项冠军;校田径队学生白雪曾获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冠军;在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华东交大更以275块奖牌的成绩位列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奖牌榜第二,创造出历史的最好成绩。

  交换生:喜气“羊羊”的中国味

  中国传统春节的“年味”吸引着华东交大的一些留学生们,他们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留在学校学习汉语,体会传统春节的习俗,广交中国朋友,这段假期他们感到“幸福满满”。

  酷爱中国文化的Vlad和小伙伴Dinar假期很忙碌,爱学习的他们热衷于学习汉语,“山羊”“绵羊”“洋洋得意”“喜气洋洋”……一些“接地气”的带“羊”字词语被他们用的恰到好处,“乐不可支”的他们用新学的汉语“筹谋”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祝福。

  说学逗唱,怎能少的了“唱”?在校的留学生们利用假期拓展“朋友圈”,广结各种中国好友,他们跟随朋友们一起体验传统民俗,感受京剧、相声、民乐的魅力。交流间,汉语表达能力日渐增强,不再需要“手舞足蹈”地进行表达。爱好音乐的他们还努力地学唱中国歌曲,不会的词语反复用拼音“标注”,《龙的传人》、《恭喜恭喜》等中国歌曲在他们的演唱下洋气十足,“地道”的发音让人纷纷“点赞”。“这个寒假太有意义了,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技能,如此暖洋洋的经历又何以忘怀?”留学生Vlad感慨道。

  留学生在假期也能学有所成,离不开国际学院的不懈努力,不断争取将留学生工作推入新高。“国际交流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研发、课程对接、学分转换及师生交流交换项目。”华东交大国际学院院长宋平岗说。

  近几年,华东交大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2014年办理聘请16人次的外语、计算机、经济等专业外教外专,满足了学校外语、软件和国际学院对外教的需求,并在今年首次聘请了尼泊尔外专来校讲学。

  屋外春寒料峭,室内春意盎然,在时代的“春风”里,辛勤的耕耘下,乘着华东交大号我心飞翔。“超长假期”如平日一样细心勾勒着交大景美人和万事兴的最美画卷。(通讯员:李彩艳 李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