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重点抓三大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巡视“回头看”的目标和任务,总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对整改情况再督查。

  河北省委巡视组对某开发区党委杀“回马枪”时,发现他们移交的质监局、工商局、食药监局等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发区所在市有关部门整改重视不够,对相关责任人未作及时处理。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移送省纪委直接查办,给予16人纪律处分,1人辞退,并作为典型案例通报全省。

  贵州省委巡视组在“回头看”中,发现相关县区整改工作不到位,上轮反馈问题整改的落实情况存在问责偏轻、偏软等问题。

  --对深层问题再发现。

  专家认为,“回头看”可以深入发现第一轮巡视没发现的问题线索,同时对有关问题线索进行了解、印证,再细细“过一遍筛子”。

  江西省委巡视组在“回头看”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选人用人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的带病提拔。如个别干部在巡视期间,公然干扰省委巡视组工作,阻挠有关人员向巡视组反映情况,而此人刚刚重用半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山鹰说,巡视“回头看”可以有力扭转腐败分子的机会主义思想。“如果没有‘回头看’,必然会存在糊弄心态。有了‘回马枪’,就会形成威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就会显现。”

   --对重点领域再加压。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内的重点问题,一次巡视效果可能并不明显,需要通过“回头看”进行再追踪、再治理。

  江西省委巡视办副主任王爱东介绍,2013年8月,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一些干部过年过节收送“红包”、礼金的问题反映仍然较多。对此,江西省在“回头看”过程中,重点对“红包”专项治理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督查。今年前3个月,全省三级廉政账户收到“红包”等违纪款929.64万元,处理53人。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