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江西南昌十中考点高考替考事件遭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后多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昨日,江西省教育厅表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此事件。对于媒体反映大量考生弃考或与替考有关之事,教育厅回应称,没有出现大量考生弃考情况,“替考”事件只涉及极少数考生。(6月11日《新京报》)
本属正常的高考缺考被媒体报道为大量考生弃考,并将之与替考相关联,实事求是的讲,江西教育厅的回应有数据有比较有权威,就该让此新闻疑云散去。但它的大有市场尤其是民众愿意相信它的真实性,足见替考风波余音之大、余波之远。因此,高考替考关注度高,击中了民众的高考公平痛点,不用雷霆手段不足以平息舆论风暴,不祭出法治大杀器不足以保障法治下高考公平。
要根除替考带给江西的恶劣影响,必须将替考事件真相查明,将问责“捅到底”。江西替考虽非江西一省之事,但发生地在江西,同时替考的必备东风——“公子换太子”,即身份证、准考证的“造假”,或者说是过家家般容易的手续办理,都是江西教育系统“内鬼”所为。这种证件造假,不是“狸猫换太子”般的“假换真”,而是非法渠道下的“真换真”,是“公子换太子”,无怪乎监考老师难以发现。
笔者多年参与高考监考,深知高考考生入场需监考员乙进行考生、身份证照片、准考证照片、考场座次表的“四核对”,入场开考后,监考员甲再进行考生、身份证、准考证、考场座次表及做好标签的“五核对”,严密制度之下,理应没有替考者——替考考生与原考生身份证、准考证之间该有相貌偏差。无奈遇到“公子换太子”的真对真,监考老师纵有火眼金睛也难奏效。
因此,江西必须进行彻查,查明真相、严厉问责——给教育公平一个交代,给法律正义一个交代,给辛苦渎职的内鬼一个交代。单以身份证的造假而言,至少涉及公安局户籍科,甚至是打通关节的其他“神仙”,而假准考证的出台也必然要穿越诸多法律、制度火线,扩而言之,整个高考运作链,从高考报名、审核、办证、体检、监考等各环节和考试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以及有关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和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问题展开全面调查,并将根据调查情况对相应行为严肃追责。
纵观古今,自有科考之时,就有了科场舞弊的鬼影,一部科举考试史也是科场舞弊史和反舞弊史,反舞弊既有预防措施,包括弥封和誊录等,又有秋后算账、以儆效尤的措施,如清代枪替和雇用枪替者一般先戴上枷锁在考场门外示众三个月,然后发配到边远地区。
横看替考,替考既是江西的事,也不全是江西一省的事,替考者来自高校,组织者来自山东菏泽,此外,2006年陕西、2007年河南安徽、2008年甘肃、2011年广西、2012年和2014年河南,都曾发生过高考替考事件,因此要根治高考替考尤其是高考舞弊事件,必须站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进行彻底的清理,断绝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考舞弊事件发生。
要治本,从长远计,还需法治说话,养好法治“看门狗”。一者,对于高考替考案件的参与者,如有渎职行为,需依照相关法律法律进行法办。二者,借鉴古代科考舞弊的治理经验,在考试舞弊的预防和惩办上下功夫,既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舞弊发生,又要对踩踏高压线者依法严惩,以儆效尤。三者,尽早出台《考试法》,作为考试大国,于依法治国战略渐入人心的当下,让早在2005年就已拟定的《考试法》早日落地,确保考试舞弊查办不需外借他法,以专业法让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更理直气壮。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