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当前音量:100%
高山上的扶贫车间

  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在这个三个月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西部山区,有一个平均海拔700多米的车下村,遂川人过年必吃的一种传统食物“蒸篮米粿”就出自这里。

广告

  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 一种传统美食的传承

  从南昌前往车下村,需要5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这里距离遂川县城80公里,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接近1700米。2016年以前,车下村既无产业基础,也无交通区位优势,村民靠务农维持生计,尤其是深山移民安置点的村民,连田地都没有,更缺乏脱贫致富的项目和技能,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3648元。

  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大自然却给予了村民馈赠。这里青山连绵、山林密布,高海拔为一种叫高山雪糯的大米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而高山雪糯,正是制作传统食品“蒸篮米粿的绝佳原材料。

  蒸篮米粿是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传统食品,通常使用高山糯米磨成粉,再加入天然碱、木子油等揉合成面团,再放入已摆好粽叶的蒸篮,蒸三五个小时制作而成,可炒食或蒸食,当地人用于春节食用或待客。相传,郭子仪的第五代孙郭成可举家南迁至庐陵府(今吉安市),将蒸篮米粿制作技术带到吉安。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很多地方制作和食用蒸篮米粿的传统逐渐消失,唯有遂川县车下村郭氏后代将此传统延续至今。

炒食炒食
蒸食,加入白糖搭配食用。蒸食,加入白糖搭配食用。

  虽然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种食品,但受限于家庭作坊的生产能力及销售渠道,在2016年前,这种烹饪简单但口感美味的食品仅限于当地居民食用。

  一对夫妻的扶贫之路 一个高山上的扶贫车间

  传统美食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产业来带动村民家门口致富呢?这是郭氏后代郭久彬刚回到车下村就在思考的问题。

  郭久彬是土生土长的车下村人,早年外出工作积累了一笔资金。他的爱人张冬梅是村里的扶贫干部,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两人一合计,决定将产业引进车下村,于2016年注册成立江西玖玢生态家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不仅自掏腰包带着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取经,还自筹20多万元投资建立蒸篮米粿生产线。

  为了保证贫困户的收入和热情,制作蒸篮米粿所需的原材料高山糯米、黄元植物碱、棕叶和山茶油,郭久彬都以稍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当地贫困户手中收购,同时还与一些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签订长期用工合同,保证他们平均每月不少于2000元的收入。针对车下村交通不便无法打开销售渠道的问题,郭久彬聘请专业讲师,为村民提供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利用互联网来销售蒸篮米粿以及其他特色农产品。

  从原材料种植到生产制作到销售,郭久彬都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每个环节都可以为他们带去收益。车下村第一个高山上的扶贫车间就这样建立了。

江西玖玢生态家业公司的蒸篮米粿生产线。江西玖玢生态家业公司的蒸篮米粿生产线。

  一个传统秘方的坚持 一套质控严格的管理

  为保证蒸篮米粿的质量,郭久彬坚持在用料和制作上延续祖辈的传统工艺。据郭久彬介绍,只有用种植在高海拔的高山雪糯和天然碱作为原材料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蒸篮米粿既绿色健康又有良好的口感。

  图注:蒸篮米粿所用的天然碱是用黄尼柴等灌木烧成灰,并请专业技术人员配比熬制。

工作人员正在给搅拌中的糯米粉加入天然碱。工作人员正在给搅拌中的糯米粉加入天然碱。
蒸篮里要摆放棕叶,使蒸篮米粿有独特清香。蒸篮里要摆放棕叶,使蒸篮米粿有独特清香。

  为了保证当地贫困户的收入,即使碰到质量不好的高山雪糯郭久彬也会先收购进来,但他宁愿花更高的成本外调糯米,也不会以次充好。同时,郭久彬坚持使用制作过程更复杂的黄元柴等灌木烧制而成的天然碱,并请专业技术人员配比熬制,这样做出来的蒸篮米粿香味浓郁独特,不带涩,自然产生一种金黄色泽。

  除了对传统工艺的坚持,郭久彬在生产制作环境及质量控制方面也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这种传统手工食品非常难以保存,市场标准也几乎为零,郭久彬带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首创蒸篮米粿真空杀菌密封包装的市场标准,并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终于将以前必须即时食用的蒸篮米粿的产品保质期提高到3个月,成功打开蒸篮米粿进入市场销售的突破口。

江西玖玢生态家业公司真空包装的蒸篮米粿。江西玖玢生态家业公司真空包装的蒸篮米粿。

  一份丰厚的回报 一个贫困村的脱贫

  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郭久彬和贫困户的辛勤付出后,蒸篮米粿项目在投产第一年就取得了好收益。郭久彬被省政府授予“江西省能工巧匠”荣誉称号,爱人张冬梅也先后获得省劳动模范、,曾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作为奖等荣誉。

  为了更好地把蒸篮米粿及高山茶油、高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今年6月,江西玖玢生态家业公司带着“蒸篮米粿”项目,参加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组织发起的“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希望借着大赛的契机,给蒸篮米粿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摘帽。

除了蒸篮米粿外,车下村还有高山茶、高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除了蒸篮米粿外,车下村还有高山茶、高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

  据郭久彬介绍,公司年成功交易5万多笔,带动91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仅2019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将近一千万,“这还是没有到市场大量需求的时候,今年总销售额我有信心超过两千万。”对于市场销售情况,郭久彬充满自信。

  现在,车下村道路通了、村貌美了、山民富了,巨大变化让村民直呼”做梦都想不到“。陈慧萍早些年与丈夫在外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没人照看。在郭久彬的动员下,陈慧萍来到扶贫车间上班。当被问及对当前生活的感受,她露出灿烂的笑容,”非常好,老板看得起我让我来扶贫车间上班,不仅收入高了,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的非常好!“

  陈慧萍还表示,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多亏了这个扶贫车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蒸篮米粿,喜欢吃蒸篮米粿,这样,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有盼头了!”说着,陈慧萍看向远处的稻田,那里正种植着一片绿油油的高山糯米,承载着车下村村民生活的希望。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