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订票、健康绿码、扫码支付……在这个全民“扫一扫”的时代,“‘码’上通行,‘码’上就走”成为了新的出行旋律。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出行体验更加便捷美好,然而信息时代开掘的“数字鸿沟”却成为了老年旅客难以逾越的一道天堑,还没出门就先吃到“闭门羹”,岁月的斑驳让他们无奈接受与这个社会渐渐脱节的残酷现实。数字化的发展潮流滚滚向前,其掀起的浪花涌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驭浪前行的本领,如何对待“数字难民”是实现国家现代化道路上不得不面对的一道考题!

广告

  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仅占6.7%,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老人和部分被教育环境制约的中青年人群都会被淹没于数字洪流之中。对于这些“网外人口”来说,或许一张小小的健康码就能成为他们出行的“隐形牢笼”,或许一个简单的扫码支付就能扑灭他们的消费热情。在数字时代,他们没有享受到时代进步带来的便捷,反而变得畏手畏脚,无所适从,渴望回归原来的生活。

  优质的服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前一阵子,有网友晒出一张无锡火车站无健康码通道的照片,配图仅3个字,却获18万的点赞。照片中,指示牌提示为使用老人机、无微信、无手机等健康码的旅客,开辟专门通道。这是无健康码通道爆红的起点,也是各大公共场合争相效仿的对象。如今医院门口、地铁入口、社区入口都开辟了一条绿色的无健康码通道,这条通道让老人体验到了心安的感觉。当老龄化社会遇上信息化时代,如何善待老年人,这既体现着一个社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也体现着整个城市的文明温度。无健康码通道作为城市的一个“微型景观”,彰显了信息时代下的善意和温暖。

  特殊的人群应该推出“定制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留守”,老年人或许在接受新鲜事物上要远远落后于青年人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权力享受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日常出行、医疗服务、观光旅游、疫情防控,对老年人的“定制服务”要渗透于他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2021年春运,铁路部门为解决老人进站难、买票难、付款难等难题,完善了对老年人线下服务的面对面模式,保留了实名制绿色通道。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的因素,12306售票系统能自动识别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其实老年人出行害怕的不是扫码,而是遗忘;暖心的不是绿色通道,而是人文关怀。

  社会的进步很快,然而人的容颜、活动和思维却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且迟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既要迎合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又要尊重老人的“慢权利”,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是普惠的。“智能化”并不是“只能化”,技术是冷冰冰的,人性化的服务是有温度的,“数字鸿沟”完全可以被热情的服务所填平。(黄翔)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