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2022年度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情况。九江市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连续2年在全省设区市排名第一,创历史最佳成绩。

  2022年,九江市上下始终锚定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生态环境5大类15项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李定华 摄

  2022年,九江全市产业结构优化为6.4∶47.8∶4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3.6%;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速超40%。全市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改善,达到该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7.4%,空气质量六项指标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7.5%,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5.7%,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赣江、修河、柘林湖等重点水体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连续四年在全湖区保持最优。全市各级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任务完成率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EQI指数76.99。武宁县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基地,庐山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共青城市、湖口县入选省级碳达峰试点;共青城市创建省级“两山”基地。公众对本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满意程度达到95.72%,较2021年提升1.62个百分点。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起来看看九江

  是如何取得优秀的成绩?

  绿色低碳提质增效

  组建运营碳资产管理公司和“双碳”管控中心。获批创建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648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家认定,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中石化年产89万吨芳烃项目获国家能耗单列。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强化分区管控和源头预防。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制定优化环评提速7项措施,在全省率先共享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190家企业使用共享监测数据。中心城区绿色公交占比超过81%。

  李定华 摄

  污染防治提档升级

  推进实施34个大气、水污染物重点减排、治理项目,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6台分散燃煤锅炉,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万吨/日。成功获批并稳步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完成2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11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和25个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74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6.9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编制实施鄱阳湖“一断面一策”治理方案,完成29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91个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整治。启动建设13条“幸福河湖”,率先在长江沿线港口推广码头免费接收船舶污染物和船E行系统。

  夏宝国 摄

  生态系统提量增值

  新增人工造林4.92万亩,广义湿地面积达30.5万公顷。长江岸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率100%,新增绿色矿山7座。持续巩固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种群持续恢复,长江江豚出现频次大幅增加,鄱阳湖成为候鸟的“栖息天堂”,“长江江豚保护案例”被评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三省五市联合开展长江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建成长江九江段“一张网”和“空天水岸”立体执法监管体系。全面推广“五牌一码”制度,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4.6%。疫情防控医疗废物、废水实现“四个百分百”。

  治理体系提级扩能

  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2部条例立法。建立全省首个公益诉讼社会组织,受理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14件,1件案例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修水县、武宁县省级GEP核算试点取得初步成果。完成全省首例水权交易和8单排污权交易。发行绿色私募可转债39.8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423.8亿元。持续深化与三峡集团和北京首创集团合作开展水和大气环境治理。获得省内流域奖补资金8469万元,推动实施4个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项目。292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2531家企业纳入分级管理。

  来源:江西发布综合江西环境、九江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