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假意托孤
众所周知,阿斗刘禅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说他老爹是找来的“官N代”,那么他却是真正的“皇二代”,幼年几番大难不死,刘备立他为太子,拜诸葛亮为相父,希望他做学点本事,以便当好“革命接班人”。据说这小子资智还算聪敏,为人也算厚道,但从小娇生惯养,玩物丧志,实属“扶不起的阿斗”,这让刘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奈亲生血缘,别无他法,临终前,只好找来诸葛亮演出“托孤”一幕,堪称“刘皇叔”辉煌人生中最为经典的“谢幕之作”。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如是描述,刘备对诸葛亮“托孤”的大意是,阿斗这小子就托付给你了,干得好就多帮帮他,实在干不了你可以取而代之。但《三国演义》中多了“马氏马谡,有勇无谋,不可重用” 这么一段,说明刘备性格貌似宽容,其实谁好谁不好心里有数,你诸葛亮的本事“地球人都知道”,当个皇帝没任何问题,但想我刘备待你孔明不薄,蜀国毕竟是我刘备打下的江山,以后,对我家“阿斗”好不好就看你诸葛孔明了。
随后,一代政治家、谋略家、外交家因病驾崩,享年62岁,蜀国文武百官,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护送灵柩回到成都,当后主阿斗之面,开读先主遗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所有这一切,没有人能比诸葛亮看得更明白,刘备内心其实就是怕诸葛亮“功高盖主”,甚至有“篡党夺权”的“反心”,才精心设计了这一系列“临终托孤”、“昭告天下”的情节,至此,其“阳谋”之术玩到了极致。想我刘备把天下人想说的话都说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且,让后主阿斗登基后继续屈尊拜你为“干爹”,好生待你,你还好意思“废”他吗?废了他你脱得了干系吗?甚至我怀疑刘备也给阿斗留有“密昭”。干爹,你懂得!
到了第二天,后主刘禅上早朝,会见文武百官,孔明彻夜未眠,奋笔疾书,上班后,很识趣地呈上《出师表》一道,文中一再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先帝的遗志,坚定维护以阿斗为后主的领导权威”,并深刻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的深切期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写出了诸葛亮对先帝、后主及蜀国的一片赤胆忠心。阿斗啊阿斗,先帝都把话说尽了,从此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诸葛亮无论如何不想也不会夺你的蜀国江山,否则,老臣如何面对先帝之托,又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叹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