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郭远明、李美娟
作为全省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中部省份,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具有样板意义。启动建设一年来,江西抓住先行示范区建设带来的绿色崛起重大机遇,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周年“成绩单”。
2014年11月国家六部委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江西成为全国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省份,并肩负着历史重任: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发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牵引作用,用制度保护生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
一年来,江西全省上下把生态文明愿景变成生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60个项目包启动,在制度创新、生态建设、绿色产业等方面展开探索。
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江西围绕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
——修改完善了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方案,调整增加循环经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用水总量控制等考核指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
——健全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进阶梯气价、水资源价格等制度改革;推动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率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重点领域试点排污权交易,推进碳汇造林和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交易,鼓励和引导水权交易;
——对全省境内河流均实施“河长制”,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总河长”“副总河长”,省、市、县党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流“河长”,将水环保责任落实到每一级主要官员;
——率先实施覆盖全境的流域生态补偿;进一步提高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明年江西首期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将达20.91亿元。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