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拥堵已成为城市的通病,南昌治堵说了这么久,为何越治越堵,南昌交通拥堵“城市病”该如何治?近日有数据显示,目前南昌公交分担率为19%,日均搭载80多万人次,而北上广深为30~40%,香港达90%。有网友归纳了几点南昌堵车的原因,如站点设置不甚科学,无地铁和BRT专线,城区道路设计不合理,乘公交似有"羞辱感",交通管理混乱等等。
作为一名南昌市民,最早听说南昌患上了“堵城”之病,当时心里还有点儿小高兴,毕竟这病不是哪个城市想患就能患的,比如北、上、广等大城市,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听说患上了“堵城”的病,但那旮旯越堵就越有人愿意去,还特别富有,更是中国大多民众梦想起航之地。
没想,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居然慢得可怕起来。
怎么办?城市要发展,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更应该首当其冲,一个城市的发展却又离不开人口支撑,而南昌在迎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却也在承受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病。
城市病的突出,城市的发展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不能摊大饼式地扩张,同样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费和限号是许多国家大都市用来缓解堵车的重要措施,但事实证明对于治堵来说却并不是良策。愚再举个例子,1989年墨西哥城实行每周限行一天的政策,从大量的研究资料看,它的限行政策是失败的,墨西哥城的限行政策直接导致了小汽车的使用量不减反增,助推了新车和二手车的购买量,加剧了燃油消耗量,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再试想一下,车主们交养路费是为了道路建设和行车便利,而花市民养路费筑起的道路市民却不能行车,反而还要交昂贵的停车费,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二次收费吗?
反观种种,南昌患上这个城市病,南昌市政是想尽了办法,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缓解,但效果却无明显起色,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它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而是一个综合性病体源,不仅需要市政建设规划的长期性,更需要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来共同治愈。
笔者认为,要想缓解交通拥堵,治好这个“城市病”,政府在大力提倡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城市规划的长远性和城市发展对人流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轨道交通管理方式以及公共交通换乘条件的改革。比如尽快上马BRT公交快车道,解决好市中心与远郊居民的交通对接,快速将在市中心工作而居住在城市周边的民众进行疏散;地铁建设,必须要将交通要塞、医院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串起来,快速输送远途旅客,减少地面交通压力。
还有,治理城市堵病,离不开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政府部门要管好公车,要大力推进城市地下停车场建设,要提倡公交出行,市民要首当其冲,只有如此,城市人、车才能真正各行其道,街道才能变得宽敞明亮起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3)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