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洁 记者 廖晓生

  9月1日上午,大学毕业生李鑫在省人才市场转悠了半天,一份简历没投就出来了。“没有合适的岗位,等等再说吧!”走出人才市场时,李鑫说,寻觅了一圈,不是岗位待遇太低,就是与自己的专业不符。“找工作真难!”

  南昌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我市历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累计为16798人。

  随着新一轮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群涌入人才市场,意味着这些没有就业的“啃老族”找工作可能变得“难上加难”。难道大学生真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怪圈吗?如何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魔咒”?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最近一段时间,今年毕业的张强几乎每天都要到各大人才市场找工作,简历也投了不少,最终不是“石沉大海”,就是“看不上”,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招聘业务员的企业倒是挺多,但大多底薪不高、工作又累,都是靠业绩拿提成的。”张强告诉记者,他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理想职位是到企业“坐办公室”,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他来说,找份管理岗位的工作有难度。

  “国企或外企最好。这些企业起点高,平台也高。”在毕业生吴昊看来,“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他说,只要是大企业,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并不重要。不过,记者发现,前往人才市场“摆摊”求贤的主力军还是中小微企业,招聘的岗位多为最基层的一线员工。

  “我们企业不仅缺技术型员工,更缺管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必须对生产一线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我们想自己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高新区一家企业负责招聘的负责人说,投简历的人不少,但一听到要到生产线上锻炼2年时,这些大学生都吓跑了。

  “先做徒弟再当师傅”

  毕业生何芳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她说,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父母都看不下去了,天天唠叨她随便找份工作先做做。不过,何芳虽然很烦但却很坚决:没有合适的工作,就考研。

  找一份工作真有那么难吗?“不缺岗位,是岗位缺人。”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邓主任说,一些企业的用工需求比较大,尤其技术性岗位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很多高职、中专和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好就业,就业困难的多为文科类毕业生。

  “低端岗位不愿意做,高端岗位做不了。大学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多为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比较少,因此出现了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邓主任说,当前,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多为技术型岗位,不少大学生不愿意做“蓝领”,而“白领”岗位又有限,这就导致了结构性就业难问题。

  “大学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先做徒弟再当师傅,积累了经验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他建议大学毕业生,先到社会上“闯荡”两年,然后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让大学生就业不再难

  如何让大学生就业不再难?除了大学生自身转变观念外,我市各级人社部门也在努力创造条件,如举办专场招聘会、出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供见习岗位……以便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针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向企业征集了306个职业见习岗位。”市人社局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岗位涉及财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专业,月薪最低的1200元,最高的达到2400元。

  “我们对外公布了6个公共创业孵化基地招募入驻对象、行业相关条件、可享受到的扶持政策及联系人电话等,努力扶持大学生创业。”该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创业孵化基地将提供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免费的创业场地、创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帮助更多大学生创业。

  除此之外,我市人社部门还将专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加大岗位开发力度,组织开展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时认定并实施就业援助;对经帮扶仍然难以就业的,将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