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被丢弃在垃圾堆内衣被丢弃在垃圾堆

  天圆网讯 “我家附近有个变态,我换了居所还是被偷,一年内丢失了6套内衣。”近日,家住公园殷家巷村的吴女士向本网《天圆民声》栏目反映,其居住在南京西路殷家巷附近,两次搬家内衣屡屡被偷盗,附近不少居民都表示有过被偷经历。对此,辖区派出所民警表示,去年开始接到市民反映已经加强该片区巡逻,目前没有接到市民报警。

  女子换居所仍丢失6套内衣

  据吴女士介绍,她去年8月居住在南京西路附近时,内衣多次被偷走,因担心自身安全搬到了离原租住房屋数百米外的公园殷家巷村,不料今年年初开始,内衣依旧被盗。“我换到这边来后,还没住一年就被偷了6套内衣,不知道哪个变态,偷走后还丢弃在旁边的垃圾桶内,我住的这排居民几乎全被偷过。”吴女士告诉记者,“内衣贼实在是太可恶了,碰到这样一个心理变态的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记者向多位居民了解到,附近一带确实有人偷内衣,但从来没有抓住过。

  31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负责该片区治安的董家窑派出所罗警官,据他称,去年有接到过群众报案,后来加强了该片区的警力和巡逻力度,今年还没有接到过群众报案。“如果发生此类事情,请市民及时报警,将对市民反映的情况部署好治安工作。”

  扩展阅读

  恋物癖不是变态

  国家心理咨询师何日辉指出,“恋物癖”或“恋物成瘾”,其指的是把异性无生命的物品或把异性身上的非性感部分作为对象以引起性兴奋的行为。“恋物癖”有狭义与广义之说:狭义的恋物癖所恋的对象是异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装、饰品,如女性的内衣、内裤、胸罩、头巾、丝袜。广义的对象还包括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头发、手、足、臀部等。

  “恋物癖”没有被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甚至不乏有的医生也缺乏相应的科学的理解。诸如恋物癖、露阴癖、偷窥癖等性偏好障碍,最早的时候被认为是流氓行为,后来被称之为性变态行为,现在医学界认识到这是一类性偏好障碍,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此类疾病的原因很复杂, 多和个人成长经历、 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

  专家

  如何预防“恋物癖”

  何日辉建议,婴幼儿时期,即3—5岁。多点肯定父亲,在孩子面前更要多点肯定父亲的优点,不要当面贬低父亲,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因为这个时期男孩往往都有“恋母情结”,即表现为对妈妈的依恋和对父亲的排斥,而这个时期心理成长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男孩子对妈妈的依恋转化到对父亲的认可,如果妈妈非常溺爱男孩又在家庭中非常强势,经常在孩子面前训斥孩子的爸爸,那么就可能导致“恋母情结的固化”,表现为男孩无法认同自己的父亲;其次,与孩子分房睡觉,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地睡觉,因为这个时期如果母亲与男孩同睡一床则容易增加对孩子不良的性刺激;再次,不要在孩子面前穿戴随意,尤其是穿着内衣在室内走动,虽然孩子还小,但是经常面临这些场面则容易让性刺激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最后,大人尤其是成熟的女性,尽量不要把玩小男孩的生殖器,避免其过早产生性兴奋。

  青春期,即10岁—20岁,对于孩子而言,家长一定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阶段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其次,一旦孩子出现“早恋”的苗头时,不要一味地打压,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家长应该给与合理地引导,与其客观地分析当前的能力与任务;再次,面对孩子内心的压力与困惑,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从多方面协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最后,作为父母要注意孩子多方面的教育,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记者 陈盛 见习记者 朱诗宇 实习生 吴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