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观鸟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专利,也成为很多市民周末所喜爱的休闲方式。但连日来,不断有市民向记者反映,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南矶湿地保护区)内难以见到过去“群鸟纷飞、舞动鄱阳”的场景,只剩下零散的鸟群和一个个即将干涸的湖泊。
据了解,目前正值观鸟季节,有着“南昌后花园”之称的南矶湿地保护区吸引了大量“观鸟族”慕名前往,但当他们“满载而归”时,往往会在 现场留下大量垃圾。同时,有村民为了捕鱼,过早放干湖水导致候鸟纷纷飞离南矶湿地保护区。为此,南矶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呼吁“观鸟族”文明观鸟,保护好生 态文明——莫让“候鸟天堂”变成 “不毛之地”。
反映:
南矶湿地保护区现大量垃圾
“南矶湿地保护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吸引很多候鸟前往过冬,我经常会去那边观鸟。”近日,市民黄先生向记者反映,1月中下旬的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原本是观鸟的最佳时间,但如今在保护区内却只能看到零散的几只小鸟,印象中群鸟纷飞的场景早已一去不返。
“不仅鸟少了,周边很多观鸟点还出现了大量垃圾,严重影响鸟类生存环境。”黄先生告诉记者,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初都会有大量候鸟在南矶湿 地保护区过冬,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但有些“观鸟族”趁着在野外无人管理乱扔垃圾,导致保护区内塑料袋、啤酒瓶随处可见。甚至有人成群结 队在湖边钓鱼,并“伙同”周边村民放干湖水捞鱼。
“多的时候有数百人聚集在这里,有的人一边野炊一边观鸟,有的人则直接下水捕鱼。”黄先生说,有些“观鸟族”甚至把垃圾直接抛入湖中,严重破坏鸟类的生存环境。
现场:
不文明行为频现志愿者很无奈
1月22日,记者来到南矶湿地保护区内。虽然此时不过8点,且是工作日,但公路两边依旧停了多辆私家车。
记者在现场看到,湖边的草丛中坐着4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架着一台望远镜观鸟。与他们先进的观鸟设备不符的是,他们周边的景象让人不堪入目:地上散落着烟头、食品包装袋,各种垃圾五花八门。
“大多数垃圾都是观鸟和钓鱼的人丢弃的,对鸟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现场一名环境保护协会的张姓志愿者告诉记者,一有时间他就会来这里清理垃圾。“因为观鸟周期很长,‘观鸟族’大多会携带食品,吃完后便随手将垃圾扔在草丛中,有些垃圾甚至被人直接抛入湖中。”
张姓志愿者告诉记者,在南矶湿地保护区内,有观鸟者按车喇叭、放鞭炮,企图驱赶鸟类,以便抓拍候鸟起飞的瞬间。另外,有村民在保护区内烧荒,有 家长烧草逗孩子玩,还有人在保护区内的水沟电鱼。“在偌大的南矶湿地保护区里,这些不文明的观鸟行为让我们志愿者和管理人员心力交瘁。”
影响:
最佳观鸟季缩短三个月
据介绍,南矶湿地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由于环境优美,鱼类繁多,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大量鸟类来此过冬,堪称中国最大的“候鸟天堂”。此 外,作为南昌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多年来一直是市民观鸟的首选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候鸟资源在去年为它带来15至20万观鸟游客。
“1月的时候,像白鹤、东方白鹳这些国家珍稀保护鸟类也会来这里过冬,虽然整个冬季都可以观鸟,但如今最佳观鸟季只有不到两周时间,比往年缩短 了将近3个月。”南矶湿地保护区南山管理站站长万松贤告诉记者,近期保护区内多个子湖泊露出大片草甸土,让候鸟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即使鄱阳湖大湖泊水 位高,但是影响候鸟数量的却是一个个子湖泊的水位。”
除了观鸟者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外,捕鱼泛滥也给鸟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万松贤介绍说,由于鱼量丰富,在观鸟的同时捕鱼也成了很多人的“乐趣”。 “很多靠近岸边的子湖泊水量可人为操控,部分村民和承包商们为了捕鱼过早放干湖水,导致候鸟纷纷飞离南矶湿地保护区。如果能控制好水位,最佳观鸟季能延长 2~3个月。”
呼吁:
文明才是对候鸟最好的保护
针对南矶湿地保护区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南昌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乱扔垃圾的“观鸟族”,目前主要以劝说为主,加强附近村民及“观鸟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给越冬候鸟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2013年起就推出过‘点鸟奖湖’的举措,即在每年候鸟越冬期间,开展2次鸟类同步调查,并根据湖区候鸟数量对承包渔民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以防止村民放水捕鱼。”
江西省省情专家黎传绪教授也表示,合理利用才是对保护区最大的保护。“在对周边村民进行教育的同时,可以鼓励他们自愿加入保护区成为志愿者,并制定相关的观鸟条文,呼吁观鸟者一同文明观鸟。毕竟,文明才是对候鸟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