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之美人所共知,但“布甲天下”的美称来自修水布甲,就是修水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如今的布甲虽然“布”不出名,但美景却是值得一看的,让我且行且吟,且行且珍惜,去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
2018年的夏天特别热,就是号称“避暑天堂”的赣西北修水,气温也常常是高达三十七度,阳光灿烂,热风扑面,是其常态。7月21日,借着一批文友来修水度假消暑之机,我又一次驱车来到有着“布甲天下”美称的布甲乡,从竹坪、经杭口、过溪口、沿港口等三镇一乡,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下车,一阵凉风吹来,一个深呼吸,连空气都是甜的,好一个天然氧吧!

太阳山把布甲乡抱在怀中,这个边远的偏僻小乡,处于鄂赣两省三县六乡镇的交界处。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客商来到此地,用布搭成帐篷做起布匹生意,享有“布甲天下”美誉,故得名“布甲”。远古时,布甲人就有“布甲天下”的愿景,今天我来了,就突然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先生的“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诗句……
汽车在太阳山盘山公路上缓慢爬行,两边绿树挨着车窗,一山绿色尽收眼底,一路欢声,满车笑语,这山路,虽然没有湖北神农架上山路一坐到顶的方便,也没有上西岳华山盘山石梯的险峻,但不管是年逾七旬的耄耋老人,还是刚过二十的青春少女,都能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太阳山主峰白沙尖海拔1314米,爬到主峰,近可看到神秘的九把仙椅,远可眺到百里之外的武汉都市,倘在天气睛好,依稀可见黄鹤楼的雄姿,修水县政协副主席朱啸先生曾在太阳山上赋诗一首《太阳山行》:“驱车洞子上,马路替羊肠。碧翠赢青眼,茱萸笑楚狂。藏书珍宋版,作赋效初唐。多感乡君意,编排任翕张。”字字珠玑,句句点睛。布甲还有不少美丽的民间传说,江西诗派始祖、书法家黄庭坚在布甲洞上、画湾两村读书时,有“蛤蟆不叫念书台”、“黄雀不跳画湾地”的神奇故事。

倘若是春天来到布甲,三万余亩野樱桃花粉白相间,在太阳山山头绽放,蔚为壮观。孟郊有诗咏“万木皆为秀,一株先令春。”说的就是春天里第一个绽吐芳华樱桃花,它没有桃花的灼灼其华,也没有樱花的浪漫喜人,更多给人的感觉就是素雅淡然的。九百多年前,年轻的黄庭坚在布甲洞上村一个叫樱桃书院的地方读书。旧时的樱桃书院设于布甲乡,由黄庭坚的祖父黄中理初建。书院名噪四方,求学士子纷至沓来。与欧阳修同时代的文学家宋郊、宋祁兄弟曾来此游学。这是一个让人遐想连篇的地方,浪漫神奇的书院自然与这里漫山遍野的野樱桃有关。三月阳春,枝嫩风轻,如雪的樱桃花悄然绽放,春意盎然的气息让人留恋不已,一簇簇浅红粉白的樱桃花,娇娇俏俏的在枝头绽放开来,一朵朵樱桃花如同云霞点缀山间,在花丛之间若隐若现,如同世外桃源。3月23日,樱为爱——2018中国国际山樱花节(修水)开幕式就在修水县布甲乡洞上村隆重举行,让它从此走出修水,走向世界…… 到布甲不钻溶洞,你的印象就不会那么深。布甲境内溶岩密布,坐落在乡政府西南前的布甲溶洞,虽没有江西澎泽龙宫洞的神秘莫测,也没有江西新余洞都烹有“万洞之都”的美誉,更谈不上湖北恩施腾龙洞的别有洞天,也没有湖北通山隐水洞有“中华天洞”的美称,但它就给你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这溶洞是1988年发现的,当地的猎人追赶一头受伤的豪猪,当豪猪逃到此处便不见踪影,猎人仔细寻找,扒开草丛发现此有个一人宽的洞口,因为获猎心切便深入洞中,入洞后看见了洞内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猎人回家告诉亲友,有揽胜猎奇者便争相来此游历,于是大家口口相传人们渐渐知道布甲乡有个神秘的溶洞。

溶洞深400余米,分四关三厅,两侧形成溶岩画廊,钟乳石遍布,姿态各异。因为这个溶洞还没有完全开发,似一个羞涩的青春少女的面纱,等我们去揭开,我们一行攀着简单修建的山路,从一个只能容一人下去的洞口进去,里面凉风习习,回音缈缈,在神秘的灯光中,大厅地面较平坦,四壁有些钟乳石垂下。这大厅很像个客厅,中间有块型似石桌的岩石,这张石桌的周围有几块小的岩石如石凳般散落,让人不禁想象三、五个仙人正在此品茗,或许天庭有召而突然离去的零乱迹象。随着脚步向洞内行进,眼前景观渐渐多了起来。瞧左边石壁,有的像石雕的罗汉憨态显现、笑容可拘;再看右边岩缝,如巨兽欲出张牙舞爪、狰狞恐怖;时而似一排排冰凌从洞顶挂下,时而如春天的竹笋由洞底冒出;尽揽了十几米过道壁画,我的目光一下被一丛突兀的怪石吸引了。当我定睛仔细打量时,脚下是一块缓缓向下大约30平方米的巨石,两边的石壁不再如过道般狭窄,而变得光滑陡峭与后厅溶洞连成一片,我们相互叮瞩问候的声音,在空荡荡黑漆漆的四周发出回声,让人感觉漫无边际,这丛怪石如一个笔架独立于巨石悬崖的边缘,恰似楼梯的护拦,给继续往前行的人们有一种依靠和安全……
越走越深,愈进愈奇,我还在不停地看四周的石壁,同行们已在手牵着手、顺着绳梯向上攀援,简易的涉水木桥左右摇摆,清脆的泉水叮当作响,仿佛把我们带进了童年时代。然后顺着木梯下到有三米多高落差的后厅。此厅不像前面几处一样有着千百块竖起的石笋、石花等,只见偌大一个可容三、四百人的溶洞,除了五块形象各异的凸起的异石外,便是石壁上少许的石缝。下到此厅人恍惚置身于庙宇佛堂,耳畔似有如晨钟暮鼓、梵音萦绕。 这儿最显眼突出的就是观音石。近三米多高身着白袍、头戴宝冠盘膝的观音端坐在圆圆的莲花台上,白袍飘逸的圣洁形象惟妙惟肖,恰如人工雕凿而成。在观音石前,有一块形似小童叩拜的奇石也形象逼真,那小童拱起的屁股站在一块石上叩拜,勾出小童的天真。语言是苍白的,只有亲自进去才能体会其妙处。这里真是一个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古诗人白居易早就把我的感觉写出来了啊。 景深时急,一天的旅行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我诗兴大发,一首《布甲行吟》的小诗跃然而出:“太阳山上驴友悦,欢声笑语话盛世;黄鹤楼远众君念,滕王阁近独吾恋。九把仙椅无缘坐,一代诗祖有我谒;试问何处消暑热,布甲溶洞任尔歇”,且行且吟,就此搁笔!(冷春晓)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