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社长送我一本《上海的桥》,该书记述了上海自古至今的桥梁(含黄浦江下的隧道),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读者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上海的桥梁——交通——经济的历史发展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上海发展史。此书启迪我曾策划“江西古建筑丛书”,詹开逊先生草拟了编辑出版方案,其中就有一本《江西的古塔》,但由于出版经费难以落实而搁浅,留下遗憾!

  事情往往机缘巧合。江西人民出版社游道勤总编辑与我是多年老朋友,曾共同为编撰出版《江西通史》(11卷本)合作谋事5年之久。前几天,他突然到文化厅,把一本书稿放在我办公桌上,说要我写一篇序言,本想婉辞,但一看到书名《古塔里的庐陵风情》,我眼睛一亮,问过事由之后,便欣然接受。

  庐陵文化,江西骄傲。历史上的庐陵,人才济济,文化鼎盛,其得益于经济发达、开放交往、移民南迁、书院林立。庐陵文化的明显特点:内涵博大精深,表现优美典雅,精神刚正义烈(周銮书语)。古建筑是庐陵文化的主要载体,古塔是古建筑的特色种类之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在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庐陵大地,各处可见巍然挺立的古塔踪影,犹如伟岸轩昂的玉雕华饰,点缀着锦绣吉安。

  庐陵古塔,尚存多少?吉安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显示99座,这是一个吉祥的天数。

  作者肖岱芸是一位青年基层文博工作专家,刚进“不惑”之年,现为万安县政协常委、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她于1993年从江西省文艺学校吉安分校毕业,分配到万安县博物馆,至今已有20余年。一路刻苦自学,取得本科学历,34岁晋升副研究馆员;奋力拼搏,成绩显著。作为女性,更是难得。特别是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她担任县文物普查队队长,顺利完成全县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积极贡献奖。正是由于五年的艰苦田野文物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宝贵丰富的文物资料,除完成文物鉴定和“省保”、“古村落”申报文本编写之外,在全市各县(区)文博同仁的支持下,撰写了这本《古塔里的庐陵风情》。

  全书除引言和后记之外,共有9个篇章,涉及古塔的沿革、分类、人物、村庄、传说、诠释……内容丰富,叙述顺畅,文笔优美,是一本集知识性、思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田野文物调查的收获之作。文物是枯燥、凝重和永恒的,但经肖岱芸梳理的庐陵古塔却让其背后的造塔人生动地“活”起来,把相关的传说故事传奇地“带”出来,更将多彩的庐陵古村巧妙地“推”出来,于是庐陵风情也就从古塔中“走”出来了。字里行间既包涵了庐陵文化的厚重丰富,也能读出作者对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让人有所忆、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当然,如果本书能够将每一座古塔的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分析叙述得更全面更深入,那就更为完善。总之,肖岱芸《古塔里的庐陵风情》的出版,值得点赞!

  肖岱芸是江西基层一线文物工作者的代表,还有许多像她一样几年、几十年在文博园地辛勤耕耘的同志,在江西文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铭刻着他们的付出,使江西文物事业呈显出更多的精彩。肖岱芸年青有为,来日方长,希望在庐陵古塔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省的古塔进行一番梳理、调查、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再出一本《江西的古塔》。我将充满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