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是刘新园先生的周年祭。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一道,举行学术研讨会来纪念、追思刘新园先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符合大家的心愿。

  新园先生的弟子江建新研究馆员对新园先生的贡献作了三点概括:一是运用考古学方法对湖田为代表的景德镇古瓷窑址,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研究,形成以湖田窑、明清御窑厂为研究对象的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二是以相关考古资料与文献为基础,对《陶记》著作年代、高岭土运用史,进行了综合考察,在景德镇宋元陶瓷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三是对景德镇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鉴于新园先生的卓越贡献,我建议景德镇市推选他作为省委开展的“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中“模范”工程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新园先生是当代文化建设事业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将他作为全省文化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可以传递踏踏实实做学问、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正能量。

  与会专家学者将对新园先生的学术研究成就进行综合论述或分门别类的探讨。我想就新园先生与我家三代人的友谊,作一些片断回忆,以示怀念。

(一)

  新园先生与家父孙自诚是同学。1973年7月至11月,长江规划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武汉合办长江流域历史文物考古训练班,江西参训学员有景德镇刘新园、省博物馆杨兵、婺源县詹永萱、南昌县王岚、大余县张康成、德安县孙自诚……五个月的同吃同住同考古的同学情深意笃。

  新园先生与家父在武汉学习期间,正值我高中毕业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家父学习归来很长一段时期,经常与我们谈起训练班的情形:哪位老师的课讲得精彩,哪位同学如何刻苦,其中不乏轶闻趣事。我第一次知道新园先生,就是从家父那里得知的。他说:“景德镇的刘新园是学中文的,性格直爽,才华出众,课余时常常打着赤膊,穿着短裤头看《红楼梦》。”这就是新园先生在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之后,新园先生在日本发表长篇论文,家父高兴地赋诗二首。1980年5月,家父去景德镇与新园先生会面,写了一首七绝《访著名陶瓷专家刘新园先生于景德镇》:“昌江右岸住刘郎,研探瓷都逸兴狂。斗室著文传海外,湖田窑史誉扶桑。”

  不幸的是,家父和新园先生同年先后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做同学。

(二)

  新园先生与我是亦叔亦师亦友。1998年元月,我接省委组织部一纸调令,从庐山文化广播电视处处长任上,到省文化厅任省文物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同年6月兼任省博物馆馆长,2000年3月任省文物局局长。之前新园先生与我从未谋面,对他的印象和了解都是从家父那里得来的。真正认识、接触、了解、深交新园先生,是我到省文物局工作之后的十多年中。由于父辈的同学关系,新园先生待我如侄、后学(尽管公共场合称“家骅局长”),我视新园先生为父辈、师长、朋友。有了这层关系,我在工作上尤其是涉及景德镇文物保护方面的事宜,一定会先向新园先生请教、咨询和商量,每次到景德镇工作必须去所里或家里拜访新园先生。

  回忆这么多年与新园先生的交往,我认为新园先生之所以在陶瓷考古领域取得令后学高山仰止、望尘莫及的成就,和他与生俱来的学者素养是分不开的。

  新园先生以广博的学识、出众的文采和口才,成为优秀学者的典范。《蒋祈〈陶记〉著作时代考辨》一书,充分展示了新园先生研究整理古文献的深厚功力。另一篇力作《明宣德官窑蟋蟀罐》,征引各类史料,将一个小小蟋蟀罐的研究做到了极致,尤为可贵的是,字里行间文采飞扬,可读性极强。学者往往“敏于行而讷于言”,而新园先生才学与口才具佳。记得有一次,我陪姚亚平厅长去景德镇调研,正巧新园先生在南昌出差也要回去,于是我请他同车同行。亚平厅长博士出身,勤于学习,智于发问,善于表达。他在三个小时的路程中不停向新园先生发问,新园先生旁征博引、对答如流。尤其是新园先生关于17世纪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述,不仅令亚平厅长印象深刻,也使我受益良多。

  新园先生以强烈的事业心、勇于担当的品格,书写了中国陶瓷考古史的一段传奇。1982年春节前夕,在铺设地下电缆线的珠山工地上,推土机挖出了许多古代瓷片。新园先生刚好路过,他发现这不是一般窑业垃圾,而极有可能是明代官窑瓷片。于是,他走向前,一声怒吼:“不准推!”施工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开动机器继续施工。新园先生奋不顾身,躺在推土机前,大喝道:“要推,就从我身上推过去!”施工队无奈之下,只能暂停作业。随后,新园先生立即报告市领导,要求停工进行考古发掘。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钟起煌立即批示停工一周,先发掘再回填保护。此后结合文献考证,确定这里就是明清御窑厂遗址。经过深入研究,新园先生和同事们一起,通过有准确地层年代的考古出土标本和大量复原件,厘清了官窑谱系。这也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重新认识标示馆藏明清窑瓷器的标尺。

  新园先生以他的远见卓识,成为对外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的先行者。早在1989年,新园先生就策划在香港艺术馆举办了《景德镇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展》。此后,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新园先生在日本、英国、法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策划举办了十多次展览。其中,在日本就先后策划了5次展览。在当今大力倡导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再来回望新园先生当年的举措,不得不令人敬佩他那开阔的视野和那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

  新园先生以他杰出的贡献,成就了在古陶瓷研究和保护方面非凡的影响力。2002年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表彰第一批全国劳模级别的先进工作者,全国指标20名,各省和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各推荐1名候选人。当时江西在推荐人选时,有人担心新园先生由于性格所致,与上层交往不多,不被深入了解,担心国家评选专家投票过不了。我坚持认为江西最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就是新园先生,达成共识后,省里推荐了新园先生。结果新园先生不仅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而且作为20名先进个人代表在颁奖大会上发言。这足以证明新园先生的古陶瓷研究水平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他的水平和贡献,不仅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也得到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新园先生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者,更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有血有肉、率性而为、有情有义的真汉子。

  文革中,新园先生曾被关押了8个月,释放时看守人员问他放出去后最想干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一句话。什么话?今天因为师母在场,买个关子就不言明,相信大家也都明白。这么直白的大实话,没有普通文人的文绉绉,更没有所谓正人君子的遮遮掩掩,而流露出真汉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般的冲天豪气。国外一些大收藏家请新园先生鉴编图录,他毫不含糊地说,先把美元汇过来再去。其实,他要证明的无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有一次,景德镇举办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前我正好在新园先生家,主办方电话催促新园先生给面子,出席开幕式并作演讲。新园先生毫不客气地回答道:“要去可以,五千元讲15分钟。”其实,他想表达的是:学术会议要去行政化,应尊重学术。

  在一般人看来,新园先生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清高傲气的怪人。新园先生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按职级待遇,政府要为他配专车。他坚决不要,宁可出门打摩的。新园先生被推选为省政协委员,可他一般不去参加会议。不喜欢做的事,决不敷衍;不投缘的人,决不客套。这也许可以解释新园先生的行事风格。

  对于谈得来的朋友,新园先生却是有情有义,细心周到,令人终身铭记。2000年我迁新居,未惊动亲友。不想,竟收到新园先生寄来的一封信。拆开一看,内有短笺一纸和题字一幅。信中写道:“如不喜欢就撕掉,我再重新给你写过。”语言直白,率真质朴。新园先生在宣纸上题写了一首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庚辰冬于寒灯下书孟浩然诗句赠家骅先生,新园于九砚山房。”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小诗,情景相生、思与境谐,有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新园先生“江清月近人”的这份细心、这份情谊,着实让我感动。想不到,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外表下,竟有如此一颗细腻、丰富的赤诚之心。

(三)

  新园先生对犬子晓晨厚爱有加。晓晨高考前,与著名书法家张鑫老师一起到景德镇、婺源参观学习。新园先生手搭在晓晨肩上亲切合影,并介绍晓晨到北京去向中央工艺美院尚刚教授求教。

  2008年,晓晨大学毕业在景德镇开了一间工作室,创作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和在北京举办个展的系列作品。新园先生欣然为晓晨工作室题写“砚庐”。“法砚”是晓晨的名,“法”是晓晨的派号。“砚庐”寄托着新园先生希望晓晨在艺术领域取得好成绩的美好期盼。晓晨不负新园先生殷殷期望,其作品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陶艺作品展中入选并获奖提名,今年又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

  新园先生走得太早了,走得太快了。全球古陶瓷研究领域中一颗耀眼之星熄灭了。请新园先生相信,您一手培育的弟子们和深受您影响的后学们,将沿着您古陶瓷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