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陶瓷界、学术界、出版界有一则趣事,那就是方李莉《中国陶瓷史》和胡平《瓷上中国》的先后问世,又相继在北京和江西举行学术(出版)座谈会,两位作者都是江西人,新作内容与江西,尤其是景德镇有着直接关系。这两部新作,是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应当引起江西人的关注。

从江西走出去的著名学者方李莉女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十余本专著、百余篇论文。她历时17年,秉持全球化的历史视野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超万年之久的中国陶瓷史进行了全新的观照和解读,撰成《中国陶瓷史》,齐鲁书社2013年12月出版,109多万字。今年4月2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陶瓷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等领域20余位专家,在北京举行了“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与会者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李莉在《自序》中谈到写作的动因,是希望在人类社会面临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人的物欲不断膨胀的今天,重新在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及审美观中,找到能给予人们启发的种种因素,看到中国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如何在互动中不断发展的。我以为这是方李莉与前人同类著作的最大区别之所在。

守定本土的南昌大学著名作家胡平先生,已出版著作30余种,约700万字,一直以直面现实、文笔犀利而著称。他通过半年实地考察,在瓷器、景德镇(昌南)、中国三者的时空中,以景德镇为题材,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撰成《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长篇报告文学,20多万字,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5月30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景德镇举办“《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胡平在座谈会上感叹写这部书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深深感觉到当代中国人、当代江西人有愧于景德镇。我以为此话入木三分,耐人寻味,给人以警醒和启示。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