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附图

  房屋顶棚成方形、圆形、多边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彩画,在传统吊顶中称为“藻井”,在现代建筑中叫做“吊顶”。“太极统一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由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组成。它主要揭示了宇宙生命的运动规律和阴阳二气互根互补、互长互消、互动互进的基本规律,代表了宇宙生命的动态结构,既是“易道”的载体又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图示。

  “太极”,中国哲学术语。《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两仪生四象(指金、木、水、火或春、夏、秋、冬),四象生八卦”。“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周敦颐、邵雍、朱熹、张载、王廷相等各有学说。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和“--”符号组成,以“-”为阳,以“--”为阴。“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主要象天、地、雷、风、云、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地位特别重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河图”、“洛书”,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洪范》两书来源的传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本源。刘歆、朱熹、刘牧、黄宗羲、胡渭等各有学说。

  《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悠久的元典,乃群经之首,为中华文化活水源头。易道博大精深,为人类言行之指南,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大根大本。它已成为论述宇宙人生哲理和总结中国上古社会经验智慧的宝典。孔子、荀子、程颐、张载等各有高度评价。自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迄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共二千零四十年,期间为《周易》经文注疏者逾四千家。学者皓首穷《易》,历两千年而不衰。

  今天,我们要用世界眼光对《周易》进行理性批判,重新诠释,跳出古籍训诂考证专业研究的领域,打破传统经学注疏的格局,抛弃算命卜卦的迷信,突破传统经学治易的方法,运用“以易解易”来建立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易学理论,从而揭露潜藏在《周易》奥堂之中独特的太极思维方式,成为当代学人的学术基底,丰富学术专业的研究内涵,有效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注:2000年购了一套复式住宅,客厅层高6米,自己设计了一个“太极统一模型”藻井(吊顶)。后来发现来访者几乎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于是想了一个免口舌的偷懒办法,写了一篇《客厅吊顶“太极统一模型”简释》过塑放在家里,客人感兴趣者自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