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年的盛夏,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匡庐享受了15天的带薪休假。这次休假,我有些与往年不同的感想,记下来与朋友分享。
一、休身与休心
“而立”之年的我在基层工作,事务烦杂,根本无暇休假。过了“不惑”之年,才会偶尔休假。到了知“天命”,才真正意识到休假的必要。我不赞成有的人自诩“我从来没休过假”,哪怕是日理万机的国家首脑也会休假;我更反对有的地方领导对工作时间提出“五加二”“白加黑”口号,因为这不仅违反劳动法,更是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人毕竟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有整修的时候。不能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一定不会工作,但不会休息的人工作效率肯定不高。
休假有“休身”和“休心”之分。“休身”不一定在“休心”,“休心”了就肯定“休身”了。我以前休假,人在休假中,心里还牵挂着工作,身体和心理上其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出现这种情况,说得好听是“事业心、责任感”使然,其实还是人生境界不够高,潜意识里对别人的不信任、不放心,说到底还是自我意识太强。辛未年的这次休假,我全身心都放下了,不再考虑工作上的事。假期主要是读书、会友、品茶、锻炼等等,这些可称之为精神层面的“休心”;还坚持每天丹参输液,清扫血管,护理心脏,这可称之为物质层面的“休心”。海拔一千多米的庐山,地处长江、鄱阳湖之滨,空气湿润,环境极佳,我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在大自然清新的空气中洗洗肺。休假期间,每天早晚沿如琴湖带着宠犬进行1万多步的快走,是我最为享受的时光。我戏称此时的状态为:我乘风,风乘我,我风相乘;人遛犬,犬遛人,人犬互遛。
二、读屏与读书
对于如何获取资讯,近年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在前互联网时代,人们主要是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来获取最新信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各类APP软件,人们可以方便而又快捷地获取海量信息,人类似乎一下子跨入了读屏时代。
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我也常常通过读屏获取各类信息,但只要有成块的时间,还是喜欢通过读书来陶冶性情、充实自己。毕竟读屏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缺少系统性。
休假期间,应算闲时,有大块的时间,可用来读书。闲时选择读什么书因人而异,而我喜欢读些名著 、读点经典。这类书既可浏览,择其精华吸收,又可精读剖析内核。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指明了浏览的妙处;华罗庚“纵然读书破万卷,不化还是空谈”,强调了精读的必要。我读书喜欢浏览,精读的少。祖上的《孙子兵法》是我必读之书,因为喜欢此书,家中客厅兵法堂悬挂的全是与孙子有关的书画、对联、语录等;此外,由于受家庭熏陶和曾经在白鹿洞书院工作的影响,我对老子《道德经》和孔子《论语》两部经典也是反复阅读,2013年应约为名家刘庭华的《老子与孔子》一书写过一篇序,序中谈到自己阅读两部经典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我感觉阅读经典书籍,是常读常新,每次读来都有不同的感悟。对于读书的感悟,我习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成一些短句,用来自省、自警。如2008年休假时重读《庄子》,写了几对散句:
忘利忘名忘我修境界,合人合地合天法自然。
墨守成规世俗行,觉悟人生逍遥游。
目标方向常权衡,灵心慧眼融万物。
顺乎自然世间事,认识自我斋戒心。
外在顺应不逐流,内心通达需定力。
倏忽一瞬过白驹,旷达终生怀美德。
生死不过转形态,衣钵传承胜百年。
今年休假,我又读了《列子》和《墨子》。“子列子,贵虚静”。《列子》一书是对老庄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是玄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较完善的社会人生理论体系。“子墨子,贵兼爱”。墨子是墨子学派创始人和古代逻辑思想的开拓者之一,《墨子》一书主要思想是尚贤尚同,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主张亲知、闻知、说知的认识论。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