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阶•步出事业的足迹
汪绍凯:众所周知,今天的江西美术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并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在江西出版集团和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体中的一般图书市场占有率和社会效益均名列前茅。江西美术社能秀出全国美术出版世界的森林,与您思想视野开阔,人文气息浓厚是分不开的。是什么样的想法,让您在90年代初选择进入出版行业,而且是被最具专业化的美术社?
陈政:我的工作生涯,算来近45年了,我15岁参加工作,今年过甲子。现在也临近退休了。年轻时在武宁一家工厂的干过三年,那还不能认真计入职业生涯。在庐山上呆了20年,做文化研究,围绕名山旅游等展开,当时在旅游界,也颇有些想法作为。92年之后,来到美术社,潜心学习,挤时间研究,全力投入工作,到今也22年了。
美术出版社的工作是比较独特的,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开阔的视野,还需要经营管理能力,策划创意能力。江西美术社成立以来,历三任社长:第一任,中文系出身,一个作家,正是他把我带入美术社,培育提携,扎根下来;第二任社长,美术家,也颇有文化底蕴,更懂得如何经营,美术社在他手中开始壮大。初创时全社一年才出三到四本书,其余则是字帖、年画、挂历,档次都不是太高,90年代末,借助素质教育的热潮,在经济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我接任后可以偏大书偏好书留下了空间。
现在的美术社,我个人是想跳出低端产品和教材的狭窄品类,打开更大的视野。“立足本专业,放眼大美术,锻造品牌群”是我提出的战略方向。我想打通文化、艺术、社会、人生这些隔阂,做一些更有文化情怀能滋养心灵的美术书。
汪绍凯:过去的教育确实有功利而肤浅的一面,我能感受到您对美术图书出版,的热情,但面对市场,您的信心来自哪里?是否要寄望教育理念的调整修葺?
陈政:对,在过去,美术出版和美术教育是紧密挂钩的,素质教育中强调全面发展,发展才艺,美术书也就兴起来了,但兴盛也只是表面,打开美术书,里面大都还是素描水粉习作、技法训练,枯燥的水果静物,能有多少艺术思想体现什么精神内涵?素质教育热潮一过,仍旧是数理化英语政治等主科为王。
看中国的教育,要抛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提法,我主张分“光明教育”与“幽暗教育”,光明教育把人看得太高了,一切都向好向善,单方面强调“仁义道德”,甚至要“存天理灭人欲”, 总是积极亢进的姿态,这种光明教育,往往容易成为放大自我声音的话筒,打击别人的棍棒。而幽暗教育则相反,就是充分人性的弱点和毛病,人对自身充满了疑惑忧虑,是需要关怀的对象,只有认识到人性的幽暗,才把不断反思警惕自己;同样,才会真正彻底地关爱别人。我还主张除励志教育外,要有闲情教育,告诉大家,人应当怎样去享用生命。
我想,教育能促进出版业,但出版业实则不能完全依赖于教育。无论怎么样,出版家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普遍的人。有责任感的出版人应当有独立和主动的精神,去涤荡尘埃,去输送温暖,去贴近每一个人的肉身,去抚摸每一个人的心灵。
汪绍凯:您这段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贴近肉身、抚摸心灵正是其美术出版能常青不朽的基业,可否这样理解?
陈政:基本上是吧,说到不朽,我曾经给出版给了个定位,那就是出版业是当代社会里,少有的可以“立功、立德、立言”的行业。说三不朽,功见于图书市场,德见于社会教化,言见于思想学术。说不朽太绝对了,但仍可以在一定历史尺度内做衡量。做书,可分做千年书、百年书、十年书。做千年书是撞大运,治经修典,发表引领创见,《道德经》《易经》《论语》千古流传,如今是已几无可能遇到;做百年书,编个名家名集名字画,可供百年研磨,这需要顶尖的选择水准;十年书,能切时应景,触碰到当下痛痒,也是不容易的。当前的图书市场上的新作,不说做百年书,十年后能在架上依然被记得的书,能有多少?
如灯•照亮人生的画卷
汪绍凯:刚刚在5月12日,长沙举办了“湘鄂赣皖历史文化名人解读论坛”,您也参与了。想听听您对赣文化的解读,赣文化区别于邻省文化的内涵特质是什么?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又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他们身上,您最珍视的是什么?又有哪些遗憾之处?您对当前赣文化的挖掘、发展和社会推广有哪些看法?
陈政:赣文化内涵丰富,元素很多。说一个省域,首先是地理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江西三面环山,东面是怀玉山脉和武夷山脉,南面是大庾岭和九连山脉,西面自南向北又是罗霄山、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赣江北去,注入北面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地势由东、南、西三面逐渐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这样的地形和湖南高度一致。
囿于半封闭的地理,对外交流受限,四山四丘陵二平原,资源丰富,水稻耕作广泛,山林资源也丰富,历史上战乱未有特大波及,近代以来折腾也不太多。经济上比较自足,心理上就容易自满自得,这样的地方最容易发育出中庸和谐的文化,而不像中原省份,枭雄驰骋;而邻省湖南,近代以来,办练民团,引领洋务,出了很多敢为天下先的人物,让三湘大地一时有“东方普鲁士”之说。而江西,古来多出翰林,临川、进贤、庐陵各地,都是儒生遍地。江西人,观念上都偏保守,气质是内敛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和谐圆融的。
江西,最突出的是典籍文化和宗教文化,书院是典籍的载体,是以儒家为核心的思想学术的空间载体,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都非常有名。
宗教文化,佛教方面,东晋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净土宗的开创,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步。江西还是禅宗的大本营;道教方面,祖庭龙虎山,其他名山,三清山、阁皂山也以也集群式的出现。
江西文化里,还可以发掘的是,中医药文化,闲情文化,养生文化。就如李渔《闲情偶寄》,不要小看了李渔笔下的花鸟虫鱼,闲散生活背后是潇洒飘逸的人生哲学。江西人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但具体的还要挖掘、提炼,需要时间去进化去推演。
汪绍凯:您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是古典文化资源的传承,那在相对的方向上,您又是如何看待、评价当代艺术的美术创作?当代艺术源自西方,中国艺术家如何让当代艺术在中国落地?古典与现代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陈政:当代艺术在世界已有一百多年了,成为了主流进入了日常;在中国也有近30年,宋庄、798经多年锤炼,如今也在慢慢成熟;在江西也就是在最近几年有了动静,此次ART当代艺术邀请展,我有撰文,栗宪庭、白明、方力钧等当代艺术的数十个大腕齐聚江西,南昌敞开胸怀迎来了当代艺术的国家队,我认为“在美学意义上,在转换审美观念的层面上,这次展览不亚于80多年前这座古老城池上空划过的那阵枪声”,因为江西传播当代艺术和开拓都需要“探险者情结”。
汪绍凯:国内持续了十余年的国画书法收藏热,近两年来旷深、天顺等拍卖行在江西市场都有突破性的斩获,如今您怎么看待这个的市场?
陈政:艺术市场应该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条,由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经纪人共同连接。江西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发展很快,但作为观察者来看,江西的艺术品收藏生态还是不平衡的,我们出了些名画家,但缺乏富于洞见的策展人,艺术评论还做的很不成熟到位,经纪人还在跟钱转而不是跟人转,大多数入行者都是盲目浮躁的。总的来说,看钱的太多了,专业而理性的群体太少了。
目前,南昌的艺术品市场有点疯狂。有人喊山顶上有金子,结果四方八面的人蜂拥而至,会产生什么结果?山脚下踩死踩伤一大片,过河淹死一大片;爬上悬崖失足摔死,深入林中老虎窜出来咬死。要是山上没有金子呢?这一通辛苦不白忙活?但要是首先告诉你进山有风险,或山上不止有金子,还会有别的宝藏,一路上有路标指示,可以请顾问请保镖,有一整套保险措施。有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可以免去很多盲目,这样对大家都有利。
汪绍凯:您这个比喻太贴切了。今天的访谈,不同方面上展现了不同的你,很多外界报道中,您是有多重身份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大学教授等等,在诸多身份头衔里,您自身对自己的定位或期许是什么?现在在您退休之际,在退休后的时光,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您还想展开什么样的人生图景?
陈政:你这个问题,就是人生目标问题吧,我退休只是从江西美术出版社的职业岗位上退休,今后更多的身份还是文化学者,写写文章,讲讲课,带带学生,我想我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文化的探索和思量是不会退休的。现在就接了一个活,南昌有单位要开办“问渠大讲堂”,主办方要我去开讲第一堂课,而我所准备的讲座,也就是我最想做的事,那就是传递生命美学,倡导诗意人生,想给年轻人讲讲怎么样去设计自己的人生,或怎么样走出一条好的人生之路,荷尔德林说: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最美好的人生也就蕴藏在这种诗意诗境中。
最后以最新出的书的书名结尾吧,“列岫云川”,岫,有两个字义,一是山岩、洞穴(并引申出岩洞中飘散出的雾气),二是远处的青山,列岫是取远山之义。岫,古人是把其当一种风景来看待的,古人对岫之美,也有一套丰富的审美传统。这都被今人遗忘了,远望西山的列岫亭,长空绵峦,云川渺逝,原是古豫章的一道名胜,我们这一代人能挖掘出来,能被后人再记取,这便是我心中最美的事;看到人们可以快乐而有尊严地活着,能够实现诗意栖居,是我退休生涯最想展开的图景。 (新ceo供稿 文/汪绍凯访于2014年5月)
查看评论(2)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