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小悦悦事件

  许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们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建树核心价值观的本源和根基,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今天,我们该如何来培育和建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强调“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建树核心价值观的本源和根基,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央视在2014年春节期间推出一个特别节目,由记者随机采访普通群众,请问:“您的家风是什么?”这个节目设计很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家风包括家训、家教、家传,是一个民族传承自己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社会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之一;是家的灵魂所在,也是民族的灵魂依托。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家风文化和传承方式。

  我们来看朱子治家格言,也就是著名的朱子家训,我选了几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咱们新建县有个汪山土库,这里有个大家族程氏,两百多年来培养了100多位读书人,出了一批人才和官员,更重要的是远近口碑很好。为什么呢,因为程氏家训好:“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身,非礼莫为。不事人非,教子宜家。居乡为善,和邻睦族。恬淡俭约,度入量出。声华奢欲,非礼莫近。廉慎以持,敬业唯勤。修齐治平,兴邦利民。”程氏家族的老人还留下很多可作为家传的名言,其中有“一曰要吃亏,二曰学吃亏,三曰吃得亏,四曰还不算吃亏。”“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己甘常悯先人苦,能俭犹防后世奢。”

  校训也是非常有意义,其本身就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就是一种道德建树。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复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厦大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等。这是母校授给自己学生的灵魂,一生修养,铭记在心,走遍天下,不可忘记。

  企业也有非常好的训条,同仁堂有“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它还有几副名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菏泽视察时引用了一副古代训勉官员的对联,用以诫勉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干部。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事处处都有价值观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就要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宣传和教育中,我们要树立好的榜样。榜样有两类,一类是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去影响和带动群众。还有一类榜样是公众人物,包括演员明星、网络大V,都要自觉遵法律守道德。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演员明星出了问题,有的严重违纪、违法,有的吸毒、醉驾,这怎么能够成为大众的榜样呢?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任务十分艰巨。习近平同志在和大学生们座谈时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有两个公益广告拍得非常好,一个我给它起名叫“洗脚”,年轻母亲用自己为老人洗脚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如何孝敬长辈;另一个叫“筷子”,通过三个场景把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和基本生活常识的教育融于“筷子”之中,同时又不乏爱国、爱家和与人为善的修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一个民族不能靠娱乐滋养精神,而要用精神充实娱乐。欧美影视在探讨哲学问题,美国影视在探讨社会和人性问题,我们的一些影视却在探道德底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厚了技术薄了艺术,厚了制作薄了创作,厚了市场薄了灵魂。​

  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电影、电视剧和歌舞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在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文化导向。应该说中国的文化发展经过12年文化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我们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还不是文化强国;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但文化导向还存在不少问题。引起争论的《甄嬛传》和《武媚娘传奇》在电视技术上确有成功之处,但在价值观导向上是有问题的。前者是集中国传说中的“恶女人”之大成者,导向是“无恶不成事”;后者则是在探女子服装胸口能开多低,引发人们庸俗的感官欲望。《小时代1》则是拿虚荣娇情填塞正在渴望成长的年轻一代。我很同意这样的一段评论:当今的欧洲影视在探讨哲学问题,美国的影视在探讨社会和人性问题,我们的影视却在探道德底线。一个民族不能靠娱乐滋养精神,而要用精神充实娱乐。我们不能厚了技术厚了艺术,不能厚了制作薄了创作,厚了市场薄了灵魂。文化生产具有双重属性,好的作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是经济效益。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染了铜臭,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欲望不代表精神快乐。我们要好好总结这几十年来的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让文化生产担当起应尽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