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形成整个社会大家都崇尚的核心价值观。 

  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形成整个社会大家都崇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褒扬,得到传播,得到全体人民的身体力行。2014年春晚里面有一个节目《扶还是不扶》就是利用春晚的场合,引导大家都来关注并思考老人摔倒后该不该扶这么一个最起码的道德与良心的问题,并且得出正确的答案。刚才讲到的弘扬传统家风的采访以及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的志愿者行动,也是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是因为政府要起主导作用;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因为法治与德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我们有很多的普通人见义勇为,感动中国,但其中也有的结果是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不能让英雄流了血还要流泪,就是要有政策去支持,要有法律来保护。肯定了真善美,否定了假恶丑,才会有“英雄流血不流泪”,才会有“君子义以为质”。去年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宜春高三学生柳艳兵、易政勇为了避免公交车上的群众不会遭受更大的伤害,奋不顾身与歹徒的搏斗,自己受伤住院,无法及时参加高考,教育部决定另外给他们安排高考,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反响,做得好。

  我们还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每一项管理,都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管理不仅是服务,也是影响,也是教育,也是宣传。管理者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管理的过程才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厚德方能载物,经过我们大家不断地努力,人民有了共同的理想信仰道德,社会有了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国家才真正有力量,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