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10余吨五铢钱 真车马陪葬

  江西发现保存最完整西汉列侯墓园 墓主身份值得期待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1号主墓拟10日开棺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数千枚竹简和木牍

  海昏侯吃火锅不放辣 高科技逐步复原墓主生平(图)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铁编磬 系全国首例(图)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2辆“偶乐车”诠释西汉列侯出行制度

  组图:江西发现保存最完整西汉列侯墓园

  11月14日上午,随着新闻媒体对新建区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进行全方位直播后,这一考古“国家工程”逐渐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目前,已经出土的文物总数超过1万件。这些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这些珍贵文物,也从侧面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特殊与高贵,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也越来越令世人瞩目。但在这一“国家工程”的背后,除了考古人员外还有那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为了这次考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的祖坟建在海昏侯墓之上

  “墎墩山以前就是我们放牛的地方,山上则是我们的祖坟,因为种了很多树,平时去的人也不多。”观西村党支部书记裘宗志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挖出2000多年前的大墓,对于观西村来说,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个意外出现的古墓,却给他们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难题。

  “专家说,海昏侯墓的面积很大,墓也很深,基本上把整个墎墩山都包进去了。然而,我们的祖坟就在墎墩山上,在海昏侯墓之上。”73岁的裘有伙说,海昏侯墓深埋在地下15米,而村民们的祖坟都在海昏侯墓之上,如果要发掘海昏侯墓,那么很多村民们的祖坟都要迁移。另外,由于观西村村民世代居住于此,家中长辈故去基本上都葬在墎墩山上,如果要进行迁移,工程的浩大也是不可想象的。

  “一边是祖坟,一边是祖宗;为了祖宗要迁移祖坟,真的是很为难。”裘宗志说,观西村村民的祖先基本都葬在墎墩山上,光是裘有伙一家就要迁移15棺祖坟,全村要迁移的坟墓不可估量。

  为了考古,他一家迁走18棺坟

  在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之前,墎墩山有近千座坟墓,基本上都是山下村民的祖坟。对于没什么文化的村民来说,迁移祖坟是一种“大不敬”的事,因为按照中国古代风水文化来说,祖坟是不能随便迁移的。

  那么,如何动员这些村民“舍小家,为大家”,成为摆放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个时候,乡里、村里的干部每天都到我家来做工作,跟我讲考古发掘的意义,讲迁移祖坟的必要性。”裘有伙告诉记者,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他终于想通了,“考古发掘是抢救保护,文物被盗那才是最大的损失。”2012年,裘有伙主动将15棺祖坟迁走了。

  而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海昏侯墓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2014年,因为考古的需要,裘有伙家的另外3棺祖坟还要进行迁移,他也毫无怨言地支持迁移。

  “考古发掘能为子孙后代造福,祖宗也会泉下有知!”裘有伙说道。

  

  

  观西村目前已迁移900多棺祖坟

  “我们没什么文化,抢救性发掘古墓是保护古墓,我们懂,但是如果要保护古墓,得把我们祖坟也一起‘挖’了,我们就想不通了。”裘有伙的二儿子说,一边是祖坟,一边是祖宗,哪边都“得罪”不起。已经下葬的祖先在地下睡得好好的,突然要迁移,哪怕是为了祖宗,也怕因为迁移祖坟而背下骂名,为此,他还到考古队去闹过、吵过。

  “我们观西村人多田地少,村民普遍不富裕。这次考古发掘不仅要迁走村民的祖坟,还要征用村民的耕地,虽然是为了保护古老的文化,但对村民来说,这无疑是绝了他们的一份收入。”裘宗志告诉记者,在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启动仪式上,省领导说要开发利用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力争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区,成为全省旅游新亮点,“现在是农闲时期,不少村民进入考古挖掘区做工,像村民裘玉连夫妻两人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墎墩山是山下观西村民的“祖坟山”,他们世世代代都居住于此,而故去的老人基本上都葬于此山上,“至少有六七代了,能找到的,一两百年的老墓肯定是有的。”裘有伙说,目前,观西村在考古挖掘区已迁移了900多棺祖坟,征用了100余亩旱地,没有发生一起村民因迁移祖坟、征用旱地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

  陈新民 陈兴盛 记者 高学斌 文 马悦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