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巷,亦叫作育婴局。因为“育婴堂”得名于清朝晚期,又因为很短很窄,所以,即使是南昌人也大多并不知晓。有人或许还会顾名思义,误以为“育婴堂”不是托儿所就是保育院。随着象山南路棚户区的改造,“谈笑间”育婴巷也已“灰飞烟灭”,恐怕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南昌的育婴巷,更没有人述说这里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往事。
育婴巷,南起南浦路、北至筷子巷、西通海棠庙,长202米、宽2.6米。(《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
王咨臣和彭适凡先生所编的《南昌史话》,专门有一章“育婴堂惨案”。其实,说“惨案”不太准确,说“事件”更为妥当。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大致形成于1900年,而南昌由育婴堂事件而引发的驱除法国传教士的斗争发生在1862年,以反帝爱国运动的先声而震惊全国。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派遣大批传教士深入我国城镇乡村。其中有一些传教士勾结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当年为了笼络教徒、广泛发展教徒,在筷子巷建立了“育婴公所”。派专人赴外地农村廉价收买或拐骗男婴女婴男童女童,安排人员抚养看管。然后,把这些女孩送给教徒当童养媳,把这些男孩送给教徒当儿子。
这个“育婴公所”长年大门紧闭,森严壁垒,严禁外人进入。所谓“育婴”,实则虐待摧残,结果导致大量死亡。附近的百姓经常看到教徒们把夭折的幼童用车装载运出城去掩埋,因此,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引起了南昌人民的公愤,不仅是平民百姓,还有学子文人、地方绅士。
1862年3月17日夜,一群赶来南昌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涌进筷子巷,要求进入育婴公所察看。教会当局坚决抵制,于是群情激奋,捣毁了教会在筷子巷、袁家井的教堂和数十栋房屋。随后数日,南昌城四周县乡的一些教堂和教民房屋连续被百姓捣毁。
南昌街头遍贴《扑灭异端邪教公启》,号召民众:“倘该国传教士胆敢来江蛊惑,我等居民,数十百万,振臂一呼,同声相应。锄头扁担,尽作利兵,白叟黄童悉成劲旅,务将该邪教斩除净尽,不留遗孽。”
南昌的民众坚持了一年,终于赶走了法国传教士,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胜利。
南昌,不仅是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也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发源地。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