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放以来,直至改革开放,那时候南昌说普通话的人不多,主要是中小学的老师,再就是那些北方人。南昌人,特别是有一些年龄南昌人,要说一口标准地道的普通话确实不容易,因此,人们常常笑话那些说普通话的南昌人是“打官腔”,甚至还会“走火打死人”。比如说,把“吃饭”说成“吃换”、把“开会”说成“开肺”,把“私人的肉”说成“诗人的肉”。人们把这种带有浓厚南昌话风味的普通话戏称为“南昌普通话”。

  那时候,南昌有两个区域的普通话很有特色,不是“南昌普通话”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一是洪都机械厂的“洪都普通话”,简称“洪普”;二是南昌铁路局的“南铁普通话”,简称“铁普”。

  随着政府对普通话的强力推广,南昌说普通话的人也越来越普遍了。但是,真正要把普通话说得标准、达到“一甲”“一乙”的水平,谈何容易。于是,人们把这种带有浓厚南昌话风味的普通话戏称为“塑料普通话”。

  塑料,从字面上分析,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材料”。词典解释:以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为基础原料,加入(或不加)各种塑料助剂、增强材料和填料,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加工塑制成型或交联固化成型,得的固体材料或制品。

  改革开放以来,化学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塑料已经大大地取代了各种原材料。原本是木头做的凳子竹子做的椅子变成了塑料制品,原本是玻璃做的瓶子玻璃做的眼镜也变成了塑料制品。雨靴雨衣从橡胶变成了塑料,皮带皮鞋也从牛皮变成了塑料。花瓶里的鲜花变成了塑料,自来水的管道也变成了塑料,甚至手表里的齿轮、汽车里的部件也变成了塑料。

  塑料的普遍应用,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也往往大大地降低了产品质量。特别是市场上珍珠玛瑙玉石蜜蜡高档饰品也常常被塑料替代,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因此,“塑料”一词就渐渐地具有“不正宗”“不地道”的意义。所以,南昌人就把“不正宗”“不地道”的普通话戏称为“塑料普通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