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说成货,一般来说都是蔑视,是贬义。比如说:憨货、呆货、蠢货,更不要说贱货。可是,近来出现了一个词——吃货,其实并不是蔑称,不是贬义,甚至像是昵称,似乎含有些许亲切。

  南昌的吃货特别多,南昌人特别喜欢吃,“听到恰(吃),打破壁”是南昌流传了很久很久的名句。南昌的酒家、饭店、菜馆特别多,从繁华的闹市到僻静的角落,处处可见。南昌人常常是有事冒事就邀上几个伙伴“哾(shuō)”一餐,不去豪华的酒家饭店,不要高档的山珍海味,找家“岩(ŋan)岩角(go)角”的两室一厅,或者小街小巷的炒菜馆,点些辣椒炒肉、红烧猪脚、家乡豆干、花生米、萝卜皮等等十足南昌风味的菜肴。叫几瓶二锅头三花酒,“感情深,一口扪(men);感情浅,一点点。”。胡聊身边琐事,乱评天下大事。菜也恰了,酒也干了,几巡之后,一个个酒醉饭饱,面红耳赤,东歪西倒。

  南昌人聚餐的方式,常见的一种叫“打平伙”,相当于西方的AA制。

  伙,十人一火也。春秋战国时期,军队里的士兵以10人为最基层的组织结构。10个士兵共一口锅(古时候叫釜),自己挖地为灶,架锅生火做饭。“孙膑减灶”是古代非常著名的故事:齐国的孙膑为了麻痹魏国的庞涓,率领的十万大军在第一天挖了一万个灶生火做饭,第二天挖了五千个灶生火做饭,第三天挖了三千个灶生火做饭。结果庞涓上了大当,误以为齐国的军队士兵不敢打仗逃散了大半,掉以轻心率领魏军长驱直入,在马陵道遭到齐军埋伏。最后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军全军覆没。后来,伙字引申为同伴、同事、一群人。

  打平伙,简而言之就是一伙人,或许是同学、同事,或许是社会上结识的朋友,大家五六个、八九个相邀聚集在一起“哾(shuō)”一餐,所用钱款由参加者平均分摊。“打平伙”一词早已有之,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众贼道:果是利害,而今幸得无事,弟兄们且打平伙,吃酒压惊去。”卷三十九:“平日与众道士相好,常合伴打平伙。”

  打平伙的方式在年轻人中间很盛行,每个人都不会感觉到亏欠人情或者上当吃亏,心安理得。大家都没有什么个人的利益可图,只希望一种闹热的氛围,既可以满足舌尖对于佳肴美味的享受,又可以满足身心对于压力山大的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