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方言中的“倒灶”确实非同小可,比“倒霉”“倒运”还要严重的多。

  此“灶”不是现代的煤气灶、不是电磁炉、光波炉,也不是过去的煤球炉、柴火炉。

  灶,从字形分析,从火从土,表示“在土上生火”。灶是简化字,原本写作“竈”。竈,其最早的甲骨文字形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土地上挖个洞穴,塞进一些柴草就可以烧火了。古人有“埋锅做饭”一说,就是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上架上铁锅,再往坑里添上柴草,就可以生火做饭了。这样的灶是最为原始的灶,一是出现在人类原始社会;二是在古代作战时使用。

  古时候家家都有生火做饭的灶。常见的是用砖砌的,有灶膛可以添加木柴杂草、有灶台可以安放铁锅陶罐、有烟囱通到屋顶屋外可以散烟通风。一般来说,贫苦人家的灶要小一些,富裕人家的灶要大一些,正如京剧《沙家浜》里所唱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俗话说“千事万事,吃是大事。”“民以食为天。”因此,烧火做饭的灶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奉成神灵,就叫灶神。灶神全称为“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百姓又常称为“灶王”“灶王爷”。

  据史书记载,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对灶神的祭拜,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灶屋里的墙壁上贴着灶神的画像,画像之下的香座上燃着香烛点着香烟。传说灶神还有两个助理,一捧个捧着“善罐”,随时记录这家人做的好事善事、一个捧着“恶罐”,随时记录这家人做的坏事恶事。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也有二十四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家人的善恶行为。老百姓担心灶王爷说自己的坏话,在这天都要供上糖果糕点,希望他嘴甜一点,最好能把他的嘴巴黏住。现在,不少地方还保持了送灶王爷上天的民俗。

  人们对灶、对灶神如此的诚惶诚恐顶礼膜拜,所以“倒灶”那就是不得了的灾祸啦。汉朝的大文人杨雄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太玄经瘠》,其中说到:“灶灭其火,惟家之祸。”

  说“倒灶”,古之流传。元代杂剧《桃花女》第四折:“敢是这老头儿没时运,倒了灶也。”吴敬梓《西游记》第二五回:“行者 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茅盾《故乡杂记》:“你看十九路军到底退了!然而,同人先笑而后号咷,东洋人倒灶也快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