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仁月饼的抱怨在中秋节前夕形成了热潮,网上流传着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五仁月饼站在悬崖边,背后是拿着‘五仁滚出月饼界’横幅的人们。它回头看了看被人们捧在手心的白富美冰皮,土豪莲蓉蛋黄,女汉子豆沙和枣泥,软妹子椰蓉,高富帅火腿和肉松,以及身娇肉贵的女神冰激凌,心想:你我同为月饼,命运却千差万别,真是造化弄饼!于是含泪跳下悬崖……然后悬崖边多出了一道瀑布——悬崖吐了。”

  我哈哈大笑之余不免有些困惑:怎么五仁月饼这样不受大家待见?在我家,它可一直是中秋节的贵宾。月圆人和时,大家围坐桌前分食一块五仁月饼,爸爸说吃到了红绿丝,妈妈说吃到了核桃肉,我苦着脸说一口咬下正中一块冬瓜糖,清冽的月光下一片欢笑。五仁月饼内涵丰富,各色果仁在物资匮乏的日子里难得一见,但在它的馅料里却铺陈得满满当当。这种什锦馅的广式月饼,除了“坚果开会”的五仁月饼外,还有一种“果脯大全”的百果月饼。它们无所不包,暗含团圆的好彩头,就连《红楼梦》里过中秋,贾母吃的也是类似的“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我想不管年轻人再怎么倾力吐槽,它们依然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风味。

  二

  小时候每逢中秋节,松柏巷的著名饼庄门口便熙熙攘攘,城内各大国营企业也纷纷试制月饼,作为一种福利发放给职工。早年间罐头啤酒厂的食堂专做苏式月饼,临近中秋,眼看着工人们手提着用油纸包裹的小巧月饼行走在三家店(南昌地名)附近,每每让我们艳羡不已。

  听说近年来他家月饼对外出售,每天排队人数壮观。妈妈上午九点去排队,下午两点买到,还连称运气好。我不无疑惑地拿起一只月饼,外包装经年不变,被饼身油分浸透的油纸上绘着嫦娥,能隐约感觉到月饼本身的温度。揭开油纸,酥香的表皮上沾染着几粒芝麻,红豆沙馅的月饼甜香,肉松馅的月饼鲜美,味道确实不错。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种浓浓的怀旧气息,全手工制作的拙朴很容易让人想起国营工厂“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火红年代。听说很多大爷大妈一买就是四五十斤,好吃之余,它给人带来的回忆也许是其中暗含的原因。

 三

  节前路过钟鼓楼,一家老字号饼店门口立着一块纸板,写有“椒盐月饼 生糖月饼”的字样。一咸一甜的两种口味,让空气中都弥漫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带了一些回家,妈妈很喜欢椒盐月饼,说这种花椒盐混合着芝麻粉和碎核桃仁的馅料,正是老南昌的月饼口味。我虽然对于这种苏式月饼是否以前受南昌人欢迎不甚了了,但受到鼓励之后颇为自得,立即打算再购买一些让亲友尝尝。

  妈妈是忠实的甜食爱好者,中秋节是月饼的盛宴,自然让她欢欣鼓舞。我的另一位长辈孙建平老师逢上中秋节就没那么高兴了,因为她不吃月饼。倒不是有什么饮食禁忌,而是由于她少年时的一段经历。1966年她作为红卫兵代表赴京参加国庆典礼,临行前,学校老师给每人发了五斤月饼和一只军用水壶。三天三夜的漫长旅途,她在无立锥之地的绿皮火车上仅靠月饼和白开水充饥,从此看见月饼就条件反射般反胃。她在绘声绘色地对我讲述时,不无对自己年少狂热的自嘲。被她冷落的月饼,也许正凝结着她对一个时代的反思,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