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要迈入一家以前从未到过的小饮食店,我总会有些踌躇。风格不一的招牌下,可能运行着完全不同的经营流程,往往让初来的新客无所适从。比如家门口的拌粉店是进门后自拣个位置直接坐下,马上就有殷勤的老板娘含笑上前,将现有的汤品名字一一报来。选定后不多一会,先上粉后上汤,顺序一丝儿也错不了。吃毕后只需依着墙上张贴的价目表,数好几个硬币搁在空碗边,便可以施施然离开了。老板娘心领神会,也实在不得空来一笔笔结算账目。
而离家三条街开外的拌粉店规矩却不同。进门后只见食客满座,人人忙着吃喝,一派热闹非凡,却不明白应该向谁开口索取食物。怯怯地向给邻座端粉的小哥询问,他一侧头一努嘴:“先去门口买牌子!”顿时恍然大悟,连忙揣着钱包挤上前去。打扮入时的小妹端坐在一张简陋的课桌后,拿把直尺抵着几本五颜六色的票据。一面简洁利落地问:“吃什么”,一面整齐地撕下一张张不到寸方、薄如蝉翼的彩色纸片。经这一问我慌忙抬起头,才发现她背后的小黑板上书写着店内所有早点的品种,整齐地分作几类,价格也明明白白地标注在后。选好几种,递上纸币,接过彩色纸片。仔细一看,不同颜色的纸片上印刷着不同的吃食名称。再将纸片交给在店堂里穿梭的跑堂小哥,拣好位置坐下,这就可以安心等着美味上桌了。
城中新开的时尚拌粉店售卖方式又不一样,明明是新店,店面却装修成古朴的老南昌模样,叫人心生亲切。全天营业,售卖的也不过主要是粉、汤两样,却日日宾客盈门,令人称奇。正对着门口有个类似肯德基的点单柜台,这边正在交钱、出票,那边制粉柜台已经吆喝着“您的粉好了!”正端着餐盘找座位,却瞟到靠窗边一溜自助配料台,葱花、萝卜干、花生米等无限量自取,完全可按照自己的心意把一碗素白的米粉打扮得花枝招展。什么都自己动手,却一样能叫人吃得痛快,这正是此处的魅力所在了。
因而每入新店的过程就变得奇妙而有趣。每一点默契的建立都无需刻板的说明书,不断地模仿、试探,直至和店家心照不宣,使用特别的“暗语”,得到专属的服务,甚至发掘出“隐藏的菜单”。有的老客刚趿拉着拖鞋在街那头出现,眼尖的老板娘已然看见,麻利地抓起抹布擦干净最靠里的桌子。客人一进店,还未喊出:“拌粉、光汤!”一份蓝边碗盛着的凉拌粉、一份小瓦罐盛着的肉饼汤已经端端正正地搁在他常坐的位置上冒着热气了。细尝之下,拌粉里没有加辣椒酱而是搁了少许新鲜辣椒,一撮胡椒粉藏在碧绿的葱花下。这便是小店的用心之处,老客的口味,不用每天嘱咐自然熟记在心。
也有老客专爱喝皮蛋肉饼汤,还不忘加上一句“化了的!”这样的形容词不免让新客觉得古怪,老板却兀自点点头,让炉上的炖汤多熬煮一会儿。不久瓦罐上桌,内里的皮蛋已经呈半融化状,颤巍巍地包裹在肉饼上,鲜香莫可名状。食客言语上也不称赞,只让啜饮时满头的汗珠为这美味标上数个感叹号。老板见状,只是微微一笑。明日清晨,定会留好一份“化了的”皮蛋汤给这位善食之客了。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