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外国军队联合对抗日军,为加速日本法西斯溃败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记者找到了一位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南昌籍老兵——张第富。他于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缅北滇西战役,还翻越过野人山,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近日,记者走进张第富家中,听他讲述当年域外抗敌的传奇故事。

  避难他乡——

  日寇入侵,一家人逃往湖南

  在北京西路的一套公寓里,记者见到了张第富老人。虽然已经92岁高龄,但他眼不花、耳不背,说起话来精气神十足。

  张第富告诉记者,他是安义县万家埠沙塘村人。1938年,日寇入侵九江马当,离马当不远的安义县万家埠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当时有很多伤兵从前线下来,被送进搭建在万家埠小学广场的临时医院。我看到有那么多人死伤,心里特别难受。”张第富对记者说。

  不久,张第富一家踏上了逃难之路。他们一路辗转,到达湖南衡阳,暂时安定下来后便出去谋生。张第富看到有学校招生,就报考了当时政府开办的辎汽驾教二团学习开车,到广西宜山县受训6个月后结业。后来,张第富又进入交辎学校继续学习,1939年交辎学校撤销分流,张第富所在的辎重兵科分到辎重兵学校,该校在贵州龙里,毕业时属于黄埔军校第16期。

  黄埔生活——

  著名将领亲自授课

  张第富告诉记者,他在黄埔军校读的是内燃机专业。每天早上起床后跑步,上午练习射击、步兵操,下午上内燃机课,也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但这些不是主课。张第富说,他们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其中包括一些著名将领,“俞飞鹏、徐庭瑶、李国良等都给我们上过课。” 张第富说,内燃机专业的教材都来自国外,老师便自己翻译成中文给学生讲授。学校还有来自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外教,“上课时外教在台上讲,中国老师在台下翻译,翻译得特别好”。

  黄埔军校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张第富说,他们住的是竹棚,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糙米。但是当时年轻,血气方刚,这些苦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毕业时学校发了三样东西:一张毕业证、一把军刀和一条皮带。我们把军刀一别、皮带一挂,走在街上特别神气!”张第富说。

  五兄弟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张第富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他家中的四个兄弟也先后就读于该校,一家人与黄埔军校渊源深厚。

  张第富告诉记者,他大伯的儿子,堂兄张第策,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曾担江西省空军学校教官;大伯的二儿子,堂兄张第铨,毕业时属于黄埔军校第15期,曾在重庆某部队做宣传工作;二伯的儿子,堂兄张第勇,毕业时属于黄埔第16期,大别山一战后回了老家。张第富的胞弟张第茂,1947年底随张第富从家乡出来,后报考了入伍生团随部队到台湾入读黄埔军校。如今,张第策、张第铨、张第勇、张第茂四人都已去世,只有张第富一人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