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利玛窦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利玛窦

  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从南昌开始的。

  利玛窦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来到南昌,是年6月在进贤门外的谷市街(后改名为耶苏堂)以60金买一小屋为临时教堂,起名为“圣堂”,从此南昌开始有了教堂。6月29日,利玛窦举行南昌第一次的弥撒圣祭,从此天主教在南昌落地生根。3年之后,利玛窦发展的教徒达到了260多人。

  利玛窦在南昌知遇了江西巡抚陆万垓,向他展示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和钟,并讲解西方书籍的内容,他还向南昌的文化人讲解数学问题与日晷记时问题。1596年9月22日利玛窦在这里成功的预测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在此期间结交了许多儒士权贵。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的三年,也是他的传教策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过程:他与江西的官绅阶层进行了密切交往和友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传教策略——“南昌传教模式”。

  后来由于天主教的影响逐步扩大,教会又以百金买了一栋更大的房屋作为教堂,教务再次发展,因此,南昌教区成为当时全国天主教四大教区之一。

  直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天主教教会将教堂迁到城区之内,在松柏巷兴建罗马宫殿是教堂。虽然教堂迁走了,但是耶苏堂一带依然是天主教教务活动的主要区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教会开始在这里建立医院,有男女住院的病房。南昌从此开始有了西医和医院。

  民国六年(1917年)2月28日,教会“圣类思”医院在耶苏堂西南侧奠基动工。1921年2月25日开业。东西各建有一栋两层大楼,设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爱克斯光室等等,有病床80张,职工150余人。医术高超,设备先进,开创了南昌现代医院的历史。对于教会“圣类思”医院,南昌人通常称之为“法国医院”,因为当时南昌的天主教教会隶属於法国的势力范围。第一任院长是法籍神父孟德良、第二任院长是法籍神父杜天任、第三任院长是法籍神父德沛林。解放以后,“法国医院”被南昌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来改名为:“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许多历史文化建筑都被拆除了。今天,最后一栋保存完好的法国建筑又面临被强行拆除的危险。

  利玛窦不仅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更是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之所以把“西江”为号,就是因为对江西、对南昌的留恋和纪念。

  我们呼吁:把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最后一栋法国建筑保护下来,可以利用它作为“利玛窦纪念馆”,使之成为南昌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也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解说“耶苏堂”

  南昌非常幸运,因为利玛窦在南昌居住了三年。利玛窦不仅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更是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之所以把“西江”为号,或许是因为对江西、对南昌的留恋和纪念。

  利玛窦给南昌留下了天主教和一个地名“耶苏堂”。《南昌市地名志》(92年版)“东起绳金塔街,西至象山南路,长240米,宽4.5米。1900年始建教堂,俗称耶苏堂,巷亦得名耶苏堂。1966年改称驱帝巷,1984年更名为耶苏堂巷。”

  利玛窦在南昌知遇了江西巡抚陆万垓,向他展示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和钟,并讲解西方书籍的内容,他还向当地学人讲解数学问题与日晷记时问题。1596年9月22日利玛窦在这里成功的预测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期间结交了许多儒士权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的三年,也是他的传教策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过程:他与江西的官绅阶层进行了密切交往和友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传教策略——“南昌传教模式”。

  后来由于天主教的影响逐步扩大,教会又以百金买了一栋更大的房屋作为教堂,教务再次发展,因此,南昌教区成为当时全国天主教四大教区之一。

  直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天主教教会将教堂迁到城区之内,在松柏巷兴建罗马宫殿是教堂。虽然教堂迁走了,但是耶苏堂一带依然是天主教教务活动的主要区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教会开始在这里建立医院,有男女住院的病房。南昌从此开始有了西医和医院。

  民国六年(1917年)2月28日,教会“圣类思”医院在耶苏堂西南侧奠基动工。1921年2月25日开业。东西各建有一栋两层大楼,设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爱克斯光室等等,有病床80张,职工150余人。医术高超,设备先进,开创了南昌现代医院的历史。对于教会“圣类思”医院,南昌人通常称之为“法国医院”,因为当时南昌的天主教教会隶属於法国的势力范围。第一任院长是法籍神父孟德良、第二任院长是法籍神父杜天任、第三任院长是法籍神父德沛林。解放以后,“法国医院”被南昌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来改名为:“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