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门路榕门路

  1928年,南昌古城的城墙拆除了,原来的墙基自然就成了环城路。市政府决定依次以乡贤命名:安石路、永叔路、船山路、梨洲路、阳明路。

  据说,那份乡贤名单是蒋介石开的,当时他坐镇南昌指挥围剿工农红军。梨洲是的黄宗羲字,黄宗羲学问渊博,思想深邃,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但是他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此,南昌人总感觉有些别扭。1946年,终于趁陈宏谋250周年诞辰纪念改“梨洲路”为“榕门路”。

  陈宏谋也不是江西人,但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江西历史上最好的父母官。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10月10日),陈宏谋出生于广西临桂县西乡秧塘圩横山村。因屋前老榕树虬枝盘曲垂悬如门,自取“榕门”为号。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中进士,为官48年,历经12省份,历任8省巡抚4地总督2部尚书,止于东阁大学士。陈宏谋是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公认的天下第一的好官。

  1741年春夏之交,江西暴雨成灾。陈宏谋临危受命任江西巡抚,立即颁令开仓济民,尽力赈灾,从湖南、湖北一带紧急购粮六十万石以解燃眉之急。下令衙门事务必以救灾为先,从巡抚以下府州县各级官员,务必亲自临堰筑堤,以承办水利之优劣作为奖惩之依据。根除衙门弊政、端正勤民之风。各地广设粮仓,官府屯积粮食以备饥荒。

  陈宏谋在江西完成了《五种遗规》(《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的辑校,分别辑录了历代有关修身、治家、处世、居官、教育五方面的嘉言懿行,尚名教,厚风俗,以训蒙为树人之本,教女为齐家之本,端风化、张四维为正俗之本。“以古人之方,医后人之病”,针砭世俗,救敝扶衰。

  陈宏谋巡抚江西三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清明安定,人民感恩戴德。

  雍正元年(1723)进士,为官48年,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者,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

  榕门路。

  发帑缮城垣,筑堰埭,修圩堤闸坝,以工代赈。南昌城南罗丝港为赣水所趋,善冲突,建石堤捍之。左蠡石朱矶当众水之冲,亦筑堤百丈,水患以平。

  ,在江西各地普遍设立常平仓和社仓,派廉洁正直的官员进行管理,连续两年下令大量收购谷物,各地的常平仓和社仓广积粮食以备饥荒。陈宏谋巡抚江西三年,境内清平,连年大熟,百姓安居乐业。

  他是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者,雍正元年(1723)进士,任官时间最长(48年)者,任官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者,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

  陈宏谋,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本科为清世宗登极恩科)三甲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乾隆三十六年(1771),他因病疏请回乡。得乾隆允准,加太子太傅衔,谕令所经处官员二十里内料理护行。

  人物评价 理学廉吏折叠

  《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江西省南昌市有条以陈宏谋名号命名的“榕门路”。

  清代雍乾年间蜚声朝野的理学名臣陈宏谋,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西临桂县西乡秧塘圩横山村。陈宏谋字汝咨,系本乡名师朱惕庵替他取的,因他家老屋前有棵大榕树,蟠枝若门,故又自取榕门为号,人们常以榕门先生或陈榕门称之。

  江西南昌市的榕门路原为黄梨洲路,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民国三十五年为纪念陈宏谋诞生250周年命名为“榕门路”,1966年“文革”中改名为“宁岗”,1984年又改回“榕门路”。

  南昌市为什么会有一条以陈宏谋的名号命名的榕门路呢?这要从陈宏谋在江西为官说起。

  筑堤调粮紧急赈灾

  据《清史稿·陈宏谋传》记载:“(乾隆)六年,迁江西布政使,甫到官,擢甘肃巡抚,未行,调江西。九年,调陕西。十一年,复调回江西。寻又调湖北……在江西,岁饥,告籴於湖广。发帑缮城垣,筑堰埭,修圩堤闸坝,以工代赈。南昌城南罗丝港为赣水所趋,善冲突,建石堤捍之。左蠡石朱矶当众水之冲,亦筑堤百丈,水患以平。又以钱贵,奏请俟云南铜解京过九江,留五十五万五千斤,开炉鼓铸;并以旧设炉六,请增炉四:诏并许之。又以仓储多亏缺,请令民捐监,於本省收谷,以一年为限。限满,上命再收一年。又以民俗尚气好讦讼,请令各道按行所属州县,察有司,自理词讼,毋使延阁滋累。上命实力督率,毋徒为具文。”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春夏之交,当时江西连降暴雨,发生水患,灾情十分严重,必须要得力的人前去主持赈灾,乾隆皇帝首先就想到了当时任江苏按察使的陈宏谋。

  救灾如救火,陈宏谋仅带随员数人乘快马日夜兼程,进入江西境内只见遍地灾民,饿殍尸陈道途。抵达南昌后更是满目凄凉,赣江的洪水冲开南昌的城墙,城内到处崩塌,虽然洪水退了,可低洼处积水仍有数尺,上面漂浮着衣物、木盆、便桶,间或可见溺死者。陈宏谋到任江西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布政使开仓济民,在城内外设置粥厂,紧急救济灾民,当时仓中谷米已不多,宏谋随即命人去粮食较为充裕的湖南、湖北一带紧急购粮六十万石以解燃眉之急。

  当时巡抚衙门和府、州、县各级官吏赈灾十分松散怠惰,陈宏谋见状决定进行整饬。他规定救灾期间,衙门的各项事务都要以救灾为先,从巡抚以下府州县各级官员,均应亲自临堰筑堤,加强对河堤闸坝工地的管理督促,以承办水利的优劣作为奖惩的依据,并亲自起草发布了上任江西的第一道告示《江西巡抚任关防示》。在告示中,陈宏谋谆谆告诫:“本部院公事虽繁冗,心直不惮勤劳,事无大小,罔不寓目。决不肯为一二人之私言而拂千万人之公议。”发布完紧急救灾命令,他便往南昌城外视察。

  陈宏谋察看了赣江的水情,见赣江在南昌城南门外的罗丝港分流,水流湍急,冲击城垣,响声如雷。每当洪水暴涨,城垣便首当其冲,赣江年年从此冲毁大片城墙,洪水涌入城中,满城尽成泽国。陈宏谋决定填掉罗丝港的深潭,筑一道厚实的石堤卫护南昌城,以绝水患。修筑罗丝港石堤采取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凡是需要救济的,可以到工地做工,官府酌量发给粮食工钱,成百上千的灾民一下子变成了民工,陈宏谋筑好工程浩大的罗丝港石堤后,又修缮了南昌四面的城垣,筑了南昌堤坝,使南昌城焕然一新。

  陈宏谋治理好南昌城后,发现彭蠡(今鄱阳湖)朱矶口水势汹涌,为众水的要冲,常发生水患,便筹资沿湖岸筑了一道数百丈的大石堤,将水患消除,还下令组织架设生米渡至黄牛洲间的浮桥,方便民众通行,时人称“陈公渡”。这几处工程较浩大,前任官员大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宏谋上任后即着手解决,从此江西民众受惠不少。

  开设常平仓、社仓备荒

  江西水患虽平,但宏谋并未高枕无忧,他在江西赈济灾民的实践中,发现没有粮食储备或者粮食储备不够,济贫救灾的工作,实在难以做好。为此,他力主积谷备荒:“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民不可以一日无养,岁难保其不荒。筹养于既荒之后,其势逆而难遍;筹养于未荒之先,其势顺而易周。”为了备荒,陈宏谋在江西非常重视办好“常平仓”和“社仓”。

  陈宏谋认为常平仓由官府设立,贮藏于官府,其作用在于调剂谷价及备战备荒,具体做法是:在正常年景或丰收时由政府出资以略高于市价收购谷物,以免出现谷贱伤农;等到荒年谷贵或灾年时则将仓中所储粮食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售出,解决民食问题,在这一入一出之中,官府并未受到经济上的损失,而民间却得到好处不少。常平仓既可供赈灾急需,又可在买进卖出之间多少得些微利,充作常平仓的管理资金,使其得以维持下去,在防灾的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于更为贫苦一些的农民,更可以采用凶年“借”平年“还”的方式,灵活地让民间得到好处。但常平仓灾年仅有十分之三允许民众籴借,作用十分有限,地方积贮备荒还是主要靠社仓。社仓则是把谷物贮藏于民间,由各乡政府掌握,其作用与常平仓相似,但更向扶贫方面倾斜一些,农民缺粮时可就近借贷,略付利息,为村民年年缓急之备。而且社仓比常平仓调剂民困更方便,不用远涉道路。

  于是陈宏谋下令,在江西各地普遍设立常平仓和社仓,派廉洁正直的官员进行管理,连续两年下令大量收购谷物,各地的常平仓和社仓广积粮食以备饥荒。陈宏谋巡抚江西三年,境内清平,连年大熟,百姓安居乐业。

  针砭世俗教化民众

  陈宏谋在江西完成了《五种遗规》的辑校,《五种遗规》分别辑录了历代有关修身、治家、处世、居官、教育五方面的嘉言懿行,尚名教,厚风俗,以训蒙为树人之本,教女为齐家之本,端风化、张四维为正俗之本,贬奔竞、清仕途为施政之本,其遗意在于“以古人之方,医后人之病”,针砭世俗,救敝扶衰。陈宏谋在南昌设豫章书院,以《五种遗规》教化江西民众,使社会得开良好风气之先。

  江西人民世代怀念这位大儒巡抚,于是把一条路永远留给了陈宏谋。榕门路起自南昌市中山路,直到赣江边娄妃墓至大巷口,街道两旁全是高大的榕树,炎夏之时,路人遮荫纳凉如在“榕门”之下。一条榕门路,蕴含了多少历史的余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