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注意文化的去魅和复魅

   可持续发展实践需要有强大的生态文化支撑,如果没有去魅而只有复魅,就很容易滑向文化退行而不是文化进化;如果只有去魅而没有复魅,就会在“科学万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陈东有:生态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建议将生态文化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引发热议。在继承和弘扬历史优秀文化,发展生态文化的同时,您认为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孙家骅:这里我想借用《文化的科学去魅与复魅》文中的两个词语“去魅”、“复魅”来谈谈,在继承和弘扬历史优秀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时要注意文化的去魅和复魅。

  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所限,历史文化中存在大量的巫魅成分在所难免,对此,我们今天既要有去魅的科学态度,又要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去作全面的文化学理解。然而近些年来,在市场逐利竞争的驱动下,不少地方为吸引商家投资、游客观光,出现了滥造文化巫魅的乱象。不少旅游景点为增加噱头,任意捏造鬼怪故事来对自然景观进行胡乱解说。甚至一些地方为迎合游客猎奇需求,随意篡改历史事实,毫无忌惮地戏说历史人物。这就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科学“去魅”,即祛除过度的文化阐释和穿凿附会,恢复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

  不过,文化在去魅的过程中,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度地一味地强调科学万能,而否定从常识到哲学、从艺术到宗教、从实用技艺到传统等一切其他形式的知识。孰不知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导致了自然的衰竭,使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其实人与自然是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共荣。人类是由一个个特殊的个体构成的,常识、日常语言、民间文化、艺术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只有科学和各种知识的统合,才能恢复自然的完整联系,看清自然的整体。要实现科学与历史文化积极成果的统合,就必然要有文化的复魅。

  因此,我们今天需要同时肩负起去魅复魅的双重历史任务,因为可持续发展实践需要有强大的生态文化支撑,如果没有去魅而只有复魅,就很容易滑向文化退行而不是文化进化;如果只有去魅而没有复魅,就会在“科学万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四、江西文化要走出去

   “江西文化走出去”是指向走世界,而不是走出省、走向全国。将江西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最富影响力的世界级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和打造,以宣传片、纪录片、精品展览等形式,向世界展示江西风采。

  陈东有:让我们回到正在北京举办的江西文化月活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上任伊始,就大力倡导江西文化走出去,强调要讲好江西故事,传递正能量,体现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请您谈一下江西文化如何走出去?

  孙家骅:我理解“走出去”是指向走世界,而不是走出省、走向全国。既然是江西文化走向世界,那么走出去的项目就一定要是世界级的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基本定位。江西文化走出去,我们需要做哪些基础性的工作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部署,立足江西实际,大力实施江西文化走出去战略。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顶层设计。

  开展优秀文化展示。坚持政府为主导,精心策划、主动推介一批具有江西地方特色、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到国外进行展示。

  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重点扶持艺术、艺术品与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企业走出去;积极协助推动艺术创意和设计、文化旅游、文化相关辅助产品、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的出口。

  组织人文项目交流。依托江西文化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业性、学术性的人文交流和传播。利用专家学者互访、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形式,举办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

  第二,将江西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最富影响力的世界级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和打造,以宣传片、纪录片、精品展览等形式,向世界展示江西风采。

  江西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当属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此相关的纪录片也不下百部,然而大多就瓷器谈瓷器,或在瓷都言瓷都。其实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可以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拓展。从时间维度来说,可从万年仙人洞2万年前的陶片溯源,再到江西各个历史时期著名的窑址,最后到景德镇御窑。从空间维度而言,以景德镇为起点,沿海上陶瓷之路的路线,可以延伸到海外一系列国家。

  江西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概括为“两古”,即古村落、古戏台。江西古村落的成因大致可分为三类:经商而发达、科举做官而兴盛、大族聚居而形成,当然也有三类兼而有之的。古村落的展示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为古村的个案,千古一村——乐安流坑村资料全面、研究成果多、自然环境好,是最佳的古村个案;其二在对古村进行解构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地理环境、民居建筑、祠堂规制、村落布局等古村元素,分类介绍全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古戏台一定要与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汤显祖联系起来。乐平被誉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迄今保存着古戏台400多座,且大都始建于明清时期。临川还留有与汤显祖有关的大量遗迹。乐平古戏台与汤显祖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诠释江西戏曲的嬗变。

  江西最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则不能不提历代名人文化。陶渊明是山水田园文化的鼻祖,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我们可以采用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介绍陶渊明,把名人、名山(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名城(九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水(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四者有机结合起,从而实现自然景观的优美画面与厚重历史的人文内涵融合。

  宋应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其所著《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2009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几乎可以再现《天工开物》所记“造竹纸”有关原料加工的一整套工艺流程。文献资料与考古遗存的结合,可以非常生动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八大山人将中国的写意画推向了巅峰,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江西留存有他的许多作品,还有很多其生活的历史遗迹。这些都可以糅合在一起,以纪录片的形式向海外观众呈现一个鲜活的八大山人形象。

  我认为江西文化的走向应当处理好历史、当下、未来三者的关系。江西历史文化曾创造过辉煌,而生态文明是发展的大趋势,当下就应当要通过去魅和复魅,继承和弘扬好优秀历史文化,紧密结合今天的文明转型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大力推动文化的适应性进化,通过这一贯通历史和未来的创新发展,使江西在生态文化发展中再创新的辉煌。

  嘉宾名片

  孙家骅,1955年12月生于德安县,现为江西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曾任庐山白鹿洞书院管委会主任兼书记、庐山文化广播电视处处长兼书记、江西省文化厅文物局局长、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已发表各类作品100余篇(本),涉及文物、历史、古籍、旅游文化等领域。社会兼职有: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江西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江西旅游规划专家库成员。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1952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初中毕业下放农场劳动,1984年本科和1990年硕士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厦门大学史学博士。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说明:本文原刊《江南都市报》专栏“江南新视野”第40期,201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