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东盟罗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盛典”上的讲话

    今天是罗家人的盛会、是罗家人的节日、是罗家人的好日子!我不姓罗,但是,我同样感到兴奋和自豪,因为,我是南昌人。江西南昌,古代称为豫章。罗氏,从古至今都叫作豫章罗氏,罗氏之根就在南昌......[详细]

    10-11 12:15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榕门路”

    江西人民世代怀念这位大儒巡抚,于是把一条路永远留给了陈宏谋。榕门路起自南昌市中山路,直到赣江边娄妃墓至大巷口,街道两旁全是高大的榕树,炎夏之时,路人遮荫纳凉如在“榕门”之下。一条榕......[详细]

    06-29 09:34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作神作魅”

     “作神作魅”是南昌方言里独有的成语,南昌人常常念作“作信作墨”。其意义大致和“装神弄鬼”相似,主要是指责别人的故作神秘、故作姿态,有些贬义。......[详细]

    06-29 09:29评论(0)|查看全文

  • 关于重建徐孺子陵园的建议

    徐稺永垂而不朽,百世也流芳。因为徐孺子是南昌地方文化、甚至是江西地方文化的标志性人物。现在,西湖区十字街北段正在拆迁改造,徐孺子墓原址正在其中。......[详细]

    06-29 09:26评论(1)|查看全文

  • 呼吁抢救保护南昌最后一栋法国建筑

    我们呼吁:把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最后一栋法国建筑保护下来,可以利用它作为“利玛窦纪念馆”,使之成为南昌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也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详细]

    05-11 12:28评论(10)|查看全文

  • 南昌老地名:豆芽巷

     豆芽巷,其名不像“百花洲”“杏花楼”那么美,也不像“朱紫巷”“书院街”那么雅,然而它是南昌一条历史久远意义独特的小巷,记录了五六百年风云变幻的岁月、平民百姓的生活。......[详细]

    05-11 12:24评论(0)|查看全文

  • 南昌方言解说“本家”

     南昌的老辈人常常会说到“亲戚”“本家”。其实,亲戚的意义范围更大,本家的意义范围只是亲戚意义范围中的一部分。......[详细]

    04-24 09:5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救火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南昌人仍然把消防车叫作“救火龙”。那个时候的消防车很原始,似乎就是一辆卡车加装一个大大的水箱,接出几卷长长的帆布水管,车身漆成红色。......[详细]

    03-30 08:3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萧公庙

    肖公庙,据《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记载:东起南湖路,西至象山北路。全长130米,宽5米。还有两条支巷分别连接民德路和渊明北路。1987年增加通名,叫作肖公庙巷。......[详细]

    03-30 08:27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鲁班庙”

    南昌的老地名常常是因为历史文化建筑而得名,例如鲁班庙、绳金塔、普贤寺、钟鼓楼。到了1986年,政府有关部门强行给这些地名加上了通名,于是变成了鲁班庙巷、绳金塔街、普贤寺巷、钟鼓楼巷......[详细]

    03-19 14:4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澹台墓”

    南昌的历史名人多如繁星,但是就悠久而言,澹台子应该为最。据清代陈宏绪《江城名迹记》,当年南昌不仅有澹台子墓,还有澹台子祠。而且澹台子墓的碑文可以和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昌黎的《重修......[详细]

    03-16 16:45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打平伙”

    把人说成货,一般来说都是蔑视,是贬义。比如说:憨货、呆货、蠢货,更不要说贱货。可是,近来出现了一个词——吃货,其实并不是蔑称,不是贬义,甚至像是昵称,似乎含有些许亲切。......[详细]

    03-16 16:44评论(0)|查看全文

  • 元宵之夜——古代的情人节

    “元”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头顶上有一根横线。“元”字的本义是“头顶”,后来由此引申出“第一的”意思。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元宵”就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按照农历的推算,......[详细]

    03-16 16:4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告化子”

    乞丐,是书面语。在南昌方言中,念作:gao fa zi(li)。作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有好几种写法:叫花子(哩)、叫化子(哩)、告花子(哩)、告化子(哩)、教花子(哩)、教化子(哩......[详细]

    03-16 16:4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懦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窃以为,“友善”比“善良”要好。善良是个人的本质,友善是处理双方关系的方式。你是“......[详细]

    03-16 16:39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扁担巷”

    时间像流水一样冲刷着人们的记忆,一个甲子过去了,南昌人大多都忘记了“扁担巷”曾经的面貌。......[详细]

    03-16 16:39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塑料普通话”

    自解放以来,直至改革开放,那时候南昌说普通话的人不多,主要是中小学的老师,再就是那些北方人。南昌人,特别是有一些年龄南昌人,要说一口标准地道的普通话确实不容易,因此,人们常常笑话那......[详细]

    03-16 16:38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新建后墙

    抚台衙门、藩台衙门、臬台衙门等3个省级机构都设在南昌古城之中,所以说南昌府是“首府”。南昌府衙门设在南昌古城,所以说南昌县是“首县”。......[详细]

    03-16 16:38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倒灶

    灶,从字形分析,从火从土,表示“在土上生火”。灶是简化字,原本写作“竈”。竈,其最早的甲骨文字形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土地上挖个洞穴,塞进一些柴草就可以烧火了。古人有“埋锅做饭”一说......[详细]

    03-16 16:37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豫章后街”

    今天的豫章后街(即百姓常说的“蛤蟆街”),在1926年的《南昌市全图》标明为:道尹署后街,东接右营坊、西连大士院。据《南昌府志》(同治12年)记载:在清朝末年,这条街叫作“府后”(......[详细]

    03-16 16:36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后墙路

    后墙路是历史悠久的老地名,1950年更名为厚强路,1966年再更名为图强路,1973年有改回厚强路,1984年终于恢复后墙路。......[详细]

    03-16 16:36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腊肉

    夏天,在骄阳下运动或是劳动,南昌人会开玩笑说“晒腊肉”。不是真的晒腊肉,而是比喻的说法。冬天,家家户户晒腊肉,那是真的。阳台上、过道上,悬挂着一条条的腊肉、一串串的香肠,还有腊猪头......[详细]

    03-16 16:35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育婴巷”

    育婴巷,亦叫作育婴局。因为“育婴堂”得名于清朝晚期,又因为很短很窄,所以,即使是南昌人也大多并不知晓。有人或许还会顾名思义,误以为“育婴堂”不是托儿所就是保育院。随着象山南路棚户区......[详细]

    03-16 16:34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现世”

    虽然都是南昌人,但是因为城里城外的不同、因为年龄大小的不同,他们所说的南昌话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读书”,城外的、年老的南昌人说“突须”,城里的、年轻的南昌人说“突苏”;再比如说“......[详细]

    03-16 16:34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三家店”

    “三家店;七里街”,绝佳的南昌名对联。现在的南昌人常常把“三家店”说成“三店”,比如“三店巷”“三店西路”。平白无故地把“家”拆了,人们对“三店”的意义也就难以理解了。......[详细]

    03-16 16:3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齐城冈”

    说起南昌的老地名,齐城冈应该是很老很老的啦。可是,齐城冈不是街道之名,《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也没有记载。和“齐城冈”有关的名称,我们能看到的大概只有“南昌市公安局齐城岗分......[详细]

    03-16 16:3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牙人”

    “牙人”一词在古代、甚至在解放以前,都是非常流行的。现在,大概只有南昌周边的“牛市”上还在使用。所谓“牙人”,就是“撬撬牙高”“动动嘴”之人。比如说,有想卖牛的人,也有买牛的人,这......[详细]

    03-16 16:32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东湖书院”

    在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中段,北边有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叫“东湖书院巷”。   小巷很短,长不过155米、宽不过2.5米。小巷以东,直到东湖之滨,这里曾经是著名的“东湖书院”。......[详细]

    03-16 16:3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换荒”

    普通话中的声母“h”,在南昌话中常常念作“f”。比如说,把“胡人”念作“扶人”,把“户口”念作“父口”,把“开会”念作“开肺”,把“悔过”念作“匪过”。因此,“换荒”,南昌人念作“......[详细]

    03-16 16:3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镂”

    前些年,有家媒体曾经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最常见的最不雅观的行为”为题,作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以“挖鼻屎”为最。   “挖鼻屎”是通常说法,南昌人不说“挖鼻屎”,而说“镂鼻屎”。......[详细]

    03-16 16:3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合同巷”

    随着万寿宫棚户区改造的进程,残墙断壁,废墟一片,曾经繁荣的棋盘街、罗帛市、合同巷也消失在起伏连绵的瓦砾之下。......[详细]

    03-16 16:3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冤鸡蛋”

    前些天,有媒体报道,有几种鸡蛋不能吃。例如:臭鸡蛋、发霉蛋、死胎蛋等等。   死胎蛋,南昌人叫“冤鸡蛋”或者“冤鸡子蛋”。......[详细]

    03-16 16:29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白马庙”

    《南昌市地名志》(1992版)记载:白马庙南起中山路,北转东接象山北路,长243米、宽3.3米。小巷呈直角形,紧靠原黄庆仁药栈西侧北侧。现在,由于地铁一号线的兴建,象山北路的西侧自......[详细]

    03-16 16:28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弄”

    人家说“烧饭”“煮饭”“做饭”,我们却说“弄饭”;人家说“烧菜”“炒菜”“做菜”,我们却说“弄菜”。   我们天天说“弄饭”“弄菜”,因此,有人说我们很土,没品位。其实,我们说的......[详细]

    03-16 16:27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垃圾”该怎么说?

    普通话说“垃圾”,字典解释为:“垃圾,指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至于何为“垃”、何为“圾”,大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人解说:垃,是颗粒之土;圾,是伸手可及之土。倒也可以作为......[详细]

    03-16 16:26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嫁妆街”

    南昌的“嫁妆街”曾经非常知名、非常闹热。《南昌地名志》(1992年版)记载:东起渊明南路、西至象山南路,长145米、宽9米。......[详细]

    03-16 16:26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梨膏糖”

    老南昌人一定还记得梨膏糖,一定还记得筱贵林,一定还记得把那些能说会道、口若悬河的人比作筱贵林、比作“卖梨膏糖的人”。......[详细]

    03-16 16:25评论(0)|查看全文

  • 蟾蜍、兔子和嫦娥在月亮上的由来

    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人们很早就把兔子和蟾蜍、嫦娥以及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要以实物证明,最早的大概就要属出自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帛画描绘了人们心目中的天国,一边是太阳和扶桑......[详细]

    03-16 16:25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钟鼓楼”

    古时候,稍微大一些的城市,都一定建有钟鼓楼,南昌城当然也有。现在,钟鼓楼早已灰飞烟灭,但是作为地名的钟鼓楼遗留至今。......[详细]

    03-16 16:24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步”

    步字,原本很简单,并没有什么歧义。甲骨文中就有这个字:上下两个脚印(即正反两个“止”字)。它的本义就是走路。例如: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步看一步。   南昌的老地名中有两个含有步字的......[详细]

    03-16 16:24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黄家巷”

    南昌的小街小巷纵横交错,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粗略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条。其中以姓氏为名的街巷数不胜数,诸如张家祠李家巷、干家大屋包家花园等等。......[详细]

    03-16 16:2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癞蛤蟆”

    据传毛泽东在17岁的时候写过一首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确实显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情壮志。......[详细]

    03-16 16:2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梅岭”和“梅湖”

    南昌城的南面有梅湖西面有梅岭,湖光山色,都以“梅”命名。顾名思义,常有人误以为此湖此山一定是梅花世界梅香十里。其实,梅湖梅岭之梅,并非梅花之梅,而是梅福之梅。......[详细]

    03-16 16:22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炫红”

    南昌方言中有个词叫“xuan红”。有人写作“鲜红”,意义不准确,况且“鲜”的读音相去深远。有人写作“宣红”,读音倒是接近,可是意义不好理解。准确答案是“炫红”,这是清末民初时期最著......[详细]

    03-16 16:21评论(0)|查看全文

  • 关于设立“男人节”:没有必要

    前些日子,有人提出既然有三八妇女节也就应该有男人节,并且煞有介事地把男人节定在八月三日。   妇女节应该有,而男人节不必有。西方国家是什么节日都有,父亲节、母亲节、叔叔阿姨节等等......[详细]

    03-16 16:2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橘绿”

    “雪白”,作为词组,可以有两个语法结构。一是主谓词组,雪是主语,白是谓语,它的意思是“雪非常白”;二是偏正词组,雪是状语,白是谓语,它的意思是“像雪一样白”。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的......[详细]

    03-16 16:2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韦公堤”

    赣江自八一桥下一直往东延伸,其南岸叫富大有堤,现在又称赣江北大道。   富大有堤,不少人觉得其名称怪怪的,不容易理解。其实,这条大堤在解放以前分为两段,靠西一段叫富大堤,靠东一段......[详细]

    03-16 16:19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邀会”

    现在,人们的工资每个月成千上万块已经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事。但是,以我们40多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的眼光来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啦!我们在1968年6月分配到江西生产建设兵团,每月16块。......[详细]

    03-16 16:19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章江门”

    南昌古城曾经有7个城门,其中最壮观最豪华的是章江门。南昌民谣说“接官送府章江门”,因为它既临靠赣江渡口,又临近江西巡抚衙门、南昌府台衙门以及南昌新建两县的衙门。......[详细]

    03-16 16:18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兔崽子”

    有些人并不知道“兔崽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却喜欢把一些年轻人叫做“兔崽子”。他们原本或许并没有恶意,只以为“兔崽子”大致和“小崽子”“小家伙”差不多。如果深究起来,“兔崽子”不仅是骂......[详细]

    03-16 16:17评论(0)|查看全文

  • 南昌方言溯源:解说“脑膜炎”

    脑膜炎,原本是一个医学名称的简称,其全称叫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详细]

    03-16 16:16评论(0)|查看全文

  • 南昌方言解说“痨病”

    南昌市的叠山路上有一所医院,叫江西省肺科医院。可是,在2000年以前,它是江西省结核病防治所。......[详细]

    03-16 16:16评论(0)|查看全文

  • 繁荣江西地方文化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谈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迫切希望使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家都想有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的连续剧,但是,可能吗?南昌市人民政府曾经出......[详细]

    03-16 16:14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荤”“腥”

    社会在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加快了节奏。比如说,“吃喝拉撒”中的吃。古时候,人们的吃饭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对于食物,不嫌它做得有多么精致,越精致越好;对于鱼和肉,......[详细]

    03-16 16:1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地名“百花洲”

    百花洲,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千姿百态、繁花似海。   百花洲是东湖中的小洲之名。我们现在常说东南西北四湖,但是,在明朝之前,古人统称之为东湖,因为它地处古城的东部。南北朝雷次宗曾......[详细]

    03-16 16:12评论(0)|查看全文

  • “探究”简说

    探究,用古话来说,就是“格物致知”。格,探究。“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探究,说通俗一些,就是探其究竟,探索了解它因为什么而这样。......[详细]

    03-16 16:1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黄皮寡瘦”

    开玩笑说,如果要用一个词汇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大概非“减肥”莫属。现在,“减肥”一词绝对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仅是年轻的女人,而且还要年老的妇人,甚至是男人、甚......[详细]

    03-16 16:1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邮政路”“电政路”

    “邮政路”“电政路”两条路平行,都是南起民德路,北至后墙路,都是长257米、宽7米。就像是孪生兄弟。   从名称来看,“邮政路”“电政路”更像是孪生兄弟。并且很多人会认为“邮政路......[详细]

    03-16 16:10评论(0)|查看全文

  • 端午节的两个风俗应该传承下去

    端,开始、开端。午,字面上是“辰巳午未”之“午”,实际上应理解成“三四五六”之五。因此,端午应该理解成:五月之初、五月的第一个“五”(因为还有“十五”“二十五”),即五月初五。......[详细]

    03-16 16:1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秧子”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这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了10......[详细]

    03-16 16:09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豫章路”

    因为有“豫章中学”,“豫章路”所以得名;因为有“豫章路”,“豫章路小学”所以得名。   “耶苏堂路”,记载了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南昌传播天主教的历史;......[详细]

    03-16 16:08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火神庙”

    古时候,每个城市一定都建有火神庙,因为城里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上到皇帝的宫殿,下到百姓的民房,最怕火灾。一旦发火,常常是“火烧连营八百里”,整片整片地区化为废墟。例如:据《南昌市......[详细]

    03-16 16:08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扫把星”

    古代的南昌有10道最美丽的风景,号称“豫章十景”。其中有“龙沙夕照”,明永乐二年状元江西永新人曾綮作诗赞美:“晴沙如雪照斜晖,一望川原夕霭微。”如此美景早已消失,其遗址大约在八一大......[详细]

    03-16 16:07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肚”

    按理说,“肚”字的的确确(南昌方言念ko,入声,读如壳)没有什么解说的,因为它以肉为形,以土为声,它所表示的意义实在是太简单了,就是肚子而已。......[详细]

    03-16 16:07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老地名“建德观”

    南昌城里有一条老路,叫建德观,一看就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座道观。古时候,南昌城里曾经有很多道观,至今都不复存在,唯有建德观作为地名留下来了。......[详细]

    03-16 16:06评论(0)|查看全文

  • 南昌方言解说“颈”

    在达人秀的舞台上,武汉刘教授的一首《鸭脖》歌红遍全国。其中唱道:“日子一天一天过,xuo xuo xuo 鸭脖,我们xuo着鸭脖,xuo着鸭脖,辣得我直huo,我们唱着歌,爱我你就......[详细]

    03-16 16:06评论(0)|查看全文

  • 桃花源到底在哪儿?

    《武林外传》中的秀才喻恩泰最近提出,他认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应该在江西庐山。一石激起千重浪,顿时又引起人们对桃花源所在地的争议。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例如湖南的常德、......[详细]

    03-16 16:05评论(0)|查看全文

  • 南昌为什么又叫洪都?

    人们都知道,南昌还有一个名称:洪都。因此,南昌以“洪都”命名的道路有“洪都大道”,以“洪都”命名的企事业单位就不知其数了,如“洪都大学”“洪都机械厂”“洪都电影院”“洪都宾馆”等等......[详细]

    03-16 16:04评论(0)|查看全文

  • 黎传绪:应该是“尘霾” 而不是“雾霾”

      现在人们都在说“雾霾”,从构词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来说,说“雾霾”是不严谨不科学的。“雾”和“霾”的本质完全不同,雾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悬浮的小水滴,如“雾霭”“雾气”;霾是空气中悬......[详细]

    03-16 16:0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沙窝”

    现在的南昌人说起“沙窝”,一般都会说到“上沙窝”“下沙窝”。“沙窝”原本是一个区域范围的名称,在今天的阳明路以北、直至赣江河道的一大片区域。上世纪30年代初,这里修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详细]

    03-16 16:03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歇”

    日本的儿童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曾经在中国大陆热播。每一集在播放中间,都会有一段固定的画面:小和尚一休盘腿而坐,两手食指在光秃秃的头顶上画圈。同时背景音乐响起,“咯滴、咯滴、咯滴”,......[详细]

    03-16 16:02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老地名“叠山路”

    叠山路是上世纪30年代之初,以江西乡贤命名的道路。在此之前,这条路一段一段的有各自的路名。自东向西依次是:永和门街、毛家桥、北营坊街、陈家祠、天后宫、道尹前街、新建县前、省署后墙。......[详细]

    03-16 16:02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地名“冻米巷”

    古时的南昌城,在唐宋时期,南昌城内的居民不会超过两万人,到了清朝末年,南昌城内的居民大概超过了十万人。由于官府对民宅的建造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规划,所以老百姓的住房大多都是随意建造的,......[详细]

    03-16 16:01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坐把”

    在南昌方言里,人们把某些人在某些区域里或是在某些团伙里,发号施令、说一不二、独自称大的行为叫作“坐把”。据说,南昌有条小巷叫“坝口巷”,相传在清朝末期曾经一个罗汉在这一带坐把,称王......[详细]

    03-16 16:00评论(0)|查看全文

  • 解说南昌方言“学堂”

    普通话说:“开学了,我们背着书包到学校去。”可是,南昌话说:“开学了,我们背着书包到学堂去。”在南昌方言里,不说“学校”,只说“学堂”。不仅把小学叫作“学堂”、把初中高中都叫作“学......[详细]

    03-16 15:59评论(0)|查看全文

黎传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导 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江西省高等院校名师、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江西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